![]() |
|
|||
村子裏有路,可是班車卻不來,村民們要出門去趟餘姚市區,就得走上將近3公里的山路。這個情況,已持續了十多年,餘姚市陸埠鎮洪山村宋嶴自然村的村民們很糾結。
昨天,餘姚市交通局表示,交通部門將在1年半到2年的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
村民:班車一停十多年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有車的人多了,但是村子裏大多數人出門,還是要靠班車。”昨天,從村民小張的話裏,記者聽出了些許無奈。
小張是餘姚市陸埠鎮洪山村宋嶴自然村人。宋嶴村地處偏僻,只通一條公路,這路修到宋嶴,就算到頭了,村子裏百來口人,出行非常不方便,需要走近3公里的路,走到黃土嶺村,才能坐上班車。
小張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已有十多年了。“原來村子裏還有人做營運生意,但後來就沒有了。”
小方也是宋嶴村人,他告訴記者,早在1978年,村裏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好了路,當時的路還是修得很寬闊的,到1980年,大客車也開通了,村民可以直接坐去餘姚市區。
1988年起,客運班車開始改革,班車變成了中巴車,由村裏的一個人運營。到了2002年,這個人搬家去了陸埠鎮,村子裏就沒人做這個生意了,而班車一停,就停到了現在。
“現在村子裏還住着三四百個人。”小方說,包括到黃土嶺做工的和平時去趕集的人,平均每天會有二三十個人需要坐車。但是這個客流又不是很穩定,有時候也許一天也沒人坐車。
記者瞭解到,正是客流不穩定的原因,其它村子裏做中巴車生意的,都不願特意開進宋嶴村去拉客。
“現在村民們如果要坐車到宋嶴去,只能坐那種柳州五菱的小車。”小方說,而坐這個車,一趟就要40多元錢。
小方告訴記者,村裏有一個60多歲的老熟人,曾經拉着他的手說,村子裏什麼都好,就是看病難,通車難。“其實,陸埠鎮上,就有很好的醫院了,只要車子通了,看病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這個老熟人,過年的時候過世了。”小方的語氣裏,有些悲哀。
交通部門:通車至少要1年半到2年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了餘姚市交通局,行業管理科的張科長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張科長表示,宋嶴村的問題並不是個例。“文件規定,只要行政村的通車覆蓋率達到100%就可以了”。張科長告訴記者,餘姚還有不少類似宋嶴村這樣的自然村,都沒有通上班車,目前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張科長說,現在城鄉公交中巴車一般都是由私人承包運營,宋嶴村位於公路盡頭,又沒辦法保證客流,承包人大多不願意花這個成本。而交通部門,也沒辦法強制要求他們開進去。
張科長說,目前,交通部門正在準備城鄉公交改革,具體方案正待餘姚市政府相關部門審批,等審批通過,就能改變目前的困局,在自然村之間形成區域公交系統。時間估計需要1年半到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