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發展旅遊業不能光講求硬件設施投入,軟環境沒搞好,旅客不滿意,勢必有損城市形象及其正常發展。
三亞“宰客門”有新進展:經工商部門調查發現,三亞鳳凰富林漁村海鮮排檔確實存在宰客、誤導消費行爲,將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給予最高額度罰款。
從一開始“零投訴”的說法,到事件處理過程中“沒有證據”、“將對惡意攻擊者依法追究責任”等迴應,直至眼下對涉事海鮮排檔進行嚴處,“宰客門”可謂一波三折,三亞對待事件和輿論的態度也拐了幾道彎。值得讚賞的是,這事最終還是從歧路走回就事論事、依法處理的理性歸途。
隨着不少旅客出來現身說法,除證實了欺客宰客現象的確存在,還揭開了“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目前所面臨的尷尬處境。當一個真實的三亞呈現公衆面前,一兩家海鮮排檔有否宰客,對其如何處罰,其實已無關大局。
“宰客門”不僅給三亞,也給國內旅遊城市敲響了一記警鐘。這一事件值得吸取的教訓是多方面的。首要的一點是,發展旅遊業不能光講求硬件設施投入,軟環境沒搞好,旅客不滿意,勢必有損城市形象及其正常發展。宰客現象的存在,表面看是不法商人所爲,實質爲監管不力、服務意識不強所致。
一個城市光追求經濟效益,不切實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相關市場主體也就不太可能規範經營,追求合法收益。這些年,三亞在市場監管上下了不少工夫,但目前發生的這場輿論風波卻也表明,當地還應進一步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
政府的服務意識,也體現在對待公衆輿論的態度上。這就像一門生意,賣家心懷誠意,自然會特別在乎對方意見。公衆意見就是一種評價體系。對待公衆意見的正確態度是,真心誠意直面質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有則否認,無則“追究責任”。
這起事件還給國內旅遊城市提了個醒:搞旅遊開發,發展經濟,最終目的是惠及民生,提高當地民衆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宰客門”風波中,一些當地居民(包括官員)出來抱怨,認爲“國際旅遊島”建設並沒有給三亞民衆帶來多少好處,反倒還帶來了物價上漲、交通混亂,讓人消受不起。這樣的地方輿論心態,無疑會助長宰客風氣盛行。
當然,三亞目前所面臨的誠信質疑,與這座城市的跳躍式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這座城市看上去更像是一處淘金礦,而不是旅遊勝地。在這座城市裏,四處遊蕩着緊盯旅客腰包、渴望暴富的“掘金人”。這也表明,三亞要真正成長爲一座國際旅遊城市,還有許多功課要做。旅遊城市內功不練紮實,最終展示給世人的只能是空架子。
相關報道見昨天A16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魏英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