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投訴鄰居違建3月無果,區伯陪市民樑生再討說法
(記者陸璟)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海珠區龍聖裏兩戶鄰里卻因爲違建吵得不可開交,甚至牽出城管官員涉案違建。昨日,此前投訴海珠城管官員建違的市民樑令德到廣州市城管執法局再“討說法”,熱心市民區伯也一同前往質詢。市城管執法局執法處處長張永利昨日約定,下週與涉案的兩家人一起查看現場,以公平處理違建。
鄰里互投訴違建牽出城管幹部
去年11月,海珠區龍聖裏14號居民樑令德到市城管執法局信訪投訴稱,其鄰居馮氏兄妹涉嫌違建,在天台架了鐵皮封閉。但他2007年起向各方投訴此事,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答覆。他認爲,拖而未決的原因在於,他所投訴房屋的產權人之一是海珠區城管局調研員馮鈺濠。當時副局長丁巖當場要求海珠區速查此事,還承諾會督促海珠區分局對涉案的城管人員進行查證。如果處理過程確有不當,會按司法程序來糾正海珠區分局的不當行爲,“必要的時候,甚至我本人會去現場”。
然而,今年1月31日,市城管局的第一個接訪日,樑令德的鄰居馮氏兄妹手持多份文件來自證清白。“不能因爲房屋產權裏有一位城管人員就說是‘城管違建’,馮鈺濠只是以繼承父母遺產的方式進入產權人名單,並不住在這裏。”同時,馮氏兄妹還投訴樑令德的房屋也存在內部房中房,外立面違規開窗等行爲。
對於鄰里間的互相投訴,市城管局黨委書記陳小朋當時表示,鄰里之間應該以和爲貴,違建的事情會公平處理。
接訪領導稱調查仍未結案
由於投訴遲遲沒有迴應,樑先生昨日再到市城管局“討說法”。“當時丁局長回覆我說會盡快給答覆,但直到現在我都沒收到。”昨日與樑先生一起來的還有熱心市民區伯,他稱自己是來“問責”的。“爲什麼到今時今日都未見回覆呢?難道這個調查這麼難嗎?”區伯希望市城管局儘快立案着手調查,並公平處理。
該局執法處處長張永利表示:“這個案件一直在責成分局調查,他們也專門上報了調查結果。海珠區紀委也查過你投訴的這個相對人(即馮鈺濠),案件的處理到現在還沒有結案。”張永利稱,涉案官員馮鈺濠分管海珠區城管的信訪,自己也分管信訪,當馮鈺濠打電話彙報工作時,他曾經非常嚴肅地告訴馮,無論馮住不住在該處,天台搭建的鐵皮影響市容環境,都應該要求拆掉。“他給我打電話是正常彙報工作,這個沒有任何問題。”
承諾下週與兩事主“看現場”
張永利進一步解釋說,違建案件之所以處理時間長,是因爲要調房管、規劃等部門的資料,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張永利的說法,樑先生不認可,並稱自己去到房管局查資料,“一個星期內,他們就將這個房子從1953年至2004年的所有審批全部複印給了我。”樑先生還將從房管局得到的資料全部展示出來。“只要看了圖紙,他(馮氏兄妹)有沒有開門窗,有沒有鐵皮攔住,一目瞭然。”
對於案件依舊還在海珠區城管分局調查,樑先生也表示不理解,他昨日提交了一份請求書,認爲海珠區分局必須迴避調查。“既然違建涉及的當事人之一是海珠區城管分局管信訪的領導,爲什麼案件還要放到海珠區去調查,不能讓涉事官員利用公權力爲自己的違法行爲保駕護航。”爲此,張永利表示,案件處理並沒有完全依賴海珠區城管,否則市城管局就不會介入事件調查。
最後,張永利提出下週與樑、馮兩家一起看現場。“初定下週二或週三吧。我們一定會像二沙島拆違一樣,給市民一個滿意的結果。”張永利承諾。
(來源:大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