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我國將着力強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完成30至40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突出做好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涉及的666處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在有條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區,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水利部農水司司長王愛國介紹。
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不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在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區,努力擴大有效灌溉面積。
科學研究表明,在影響糧食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的增產效用最爲突出,水利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現實情況是,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壓力日益加大,水旱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日漸突出。
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必須解決好“水”的問題,在農田水利上下功夫,把強化農田水利建設作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現實是:一方面,已建成的2000多萬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300多萬公里灌排溝渠等,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這些設施多建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工程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完善、抗禦災害能力不強,“欠賬”多,成爲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隱患。
面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滯後狀況,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繼續增加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實現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基本覆蓋農業大縣。
王愛國指出,2009年以來,財政部、水利部先後啓動實施了三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目前總數已經達到1250個,在重點縣建設中,以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爲依託,加大了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整合了相關資源,實現了集中連片規模化建設,農田水利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從已經實施的重點縣建設情況看,綜合效益十分顯著。”實現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基本覆蓋農業大縣將進一步夯實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出要着力突破農業技術瓶頸,在節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實用技術成果,並要求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
水利部部長陳雷強調,我國人增地減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須把發展節水灌溉作爲一項根本性措施來抓。
2011年,我國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發展形勢喜人,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208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近1000萬畝。
水利部門下一步將以東北、西北、華北等區域爲重點,突出實施好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積極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發展節水型設施農業和旱作節水農業,確保“十二五”期間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0萬畝,力爭實現新增1億畝的目標。與此同時,將積極研發適合國情、質優價廉的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推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裝備的綜合集成和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建立健全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加強量水設施建設,改進水費計收手段,抓好輸水、灌水、用水過程各個環節的節水。
一號文件提出要“擴大設備購置補貼範圍和貸款貼息規模,完善節水灌溉設備稅收優惠政策”。這一政策無疑將加速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穩定實現提高糧食單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