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駱駝》曾是一個篇幅很長的構思,完成時卻只是一個不到13萬字的“小長篇”。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寫作的衝動無意中走向了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
愛情伴隨着死亡。簡單說這就是《駱駝》的描寫。倒不是我想用死亡來否定愛情的美好,更不是說爲了愛,我們就可以去死。恰恰相反,我倒是希望在看到愛與死亡後,我們活得更好,更有力量去愛。實際上不管你寫什麼,讀者總是根據他的需要來選擇你的影響。在我的青春時代我最喜歡的讀物是《水滸》,“文革”期間偷着看的。我從中偷來了遇窮困仗義疏財、爲朋友兩肋插刀等等,迄今影響着我的人生。《水滸》裏盡是人殺人,但我看了並沒有變成殺人犯。如果我們人類從書中見了刀子就去殺人,見了鮮血就去死亡,或者見了罌粟就去吸毒,見了剪徑就去打劫,那就真該焚書坑儒了。人性的善與愛是一種自發的趨勢,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們一定是隻接受愛而杜絕恨的。但我們又必須明白,人在毫無雜質的環境裏生活,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抗體。
《駱駝》中的愛情,有點悲,有點沉,讓人思念那個時候人的愛情和動物的愛情是多麼偉大啊——愛的價值,就是生命的價值。
在這裏,我還想說說我的寫作姿態。記得初寫小說時,我喜歡一個詞叫“孤拔而起”,那是想有所作爲、被人仰慕的意思,充滿了對榮譽和道義鐵肩的幻想。後來我喜歡的詞是“寂然獨立”,它是我超脫世俗誘惑、淡定從容的一個寫照,是放棄一切執着、一切目的但又不放棄文學擔當的形容。從“孤拔而起”到“寂然獨立”,我的經歷充滿了痛楚中的幸運。感謝文學,讓我始終獨立在遙遠的荒野之上,擁有寂然之美而堅信誠實和純粹的可貴。
向駱駝致敬,向一切有情有義的動物和人類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