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蘇丹遭劫持後獲救的中方人員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華社發

獲救人員走向登機口。新華社發

獲救的中國工人。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終於回家了!”毛先建悄悄擡起手擦去眼角的淚水。直到走出機艙,踏上祖國的土地,這位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一直懸着的心才終於踏實下來,胸前的五星紅旗徽章熠熠生輝。蘇丹、肯尼亞、卡塔爾……輾轉上萬公里,毛先建與其他28名在蘇丹遭劫持的中國公民一道,在中國政府赴蘇丹工作組陪同下,9日下午平安返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外交部部長助理張明、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中電建集團黨委書記晏志勇及相關部門領導專程前往機場迎接。“兄弟姐妹們,你們平安了,你們回家了!”在專門安排的機場貴賓廳,外交部部長助理張明與同胞們一一握手,歡迎他們歸來,大廳裏響起一陣掌聲。毛先建說,這掌聲既是慶幸劫後餘生,更是對祖國的感恩。
項目副經理黃崗回憶說,他們的手機全被劫持者沒收,無法與外界聯繫。“但從劫持者的態度轉變中,我們能感受到祖國方面正與他們積極溝通。”
在首都國際機場,孫世偉的“80後”同事們爲他準備了一張大紅色的歡迎賀卡,上面寫滿各種祝福:“世偉,歡迎回家!”“世偉,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歡迎重回祖國懷抱,沒變瘦吧?”……
“我知道,你們憑着一種信念,堅強地度過了這段時光。這種信念,我想就是你們相信黨、祖國和十三億祖國人民是你們的堅強後盾。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堅強的、充滿信念的中國心!”張明說。
“回來了,很開心。”24歲的四川姑娘李豔面龐清秀,第一時間向男朋友報了平安。
外交部
劫持無辜平民是國際社會共同譴責的行爲
據新華社電外交部發言人劉爲民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劫持無辜平民以達到政治目的是遭到國際社會共同譴責的行爲。
有記者問,中方如何看待蘇丹反政府武裝劫持中國平民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是否擔心今後類似事件將再次發生?
劉爲民答,此次中方工程技術人員在蘇丹被劫持雖屬偶發事件,但對中方相關人員身心健康帶來了傷害,影響惡劣,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他表示,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開展互利合作項目,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造福當地百姓。“我們希望有關國家採取切實措施保護中國機構和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確保我人員安全獲釋
得到各方理解支持
中方沒有接受任何條件
8日,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中國駐蘇丹大使羅小光介紹了營救始末。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中方人員被劫持事件發生後,中國駐蘇丹大使羅小光和外交官們不分晝夜地與蘇方外交部、軍方等要員聯繫和溝通,轉達我方意見和建議,聯繫飛機,辦理飛行許可,確保了我人員的安全獲釋。
中國駐蘇丹大使羅小光說,這次劫持事件性質比較特殊,被劫持的地點處於蘇丹政府軍和反政府軍互相爭奪、交戰的邊遠地區,帶有比較複雜的政治背景,這就使得我們這次整個推動、營救過程中,首先要確保人質的安全。在解救完被困的17名員工之後,我們又通過多方的努力和協調,最終促使29名被劫持的人員安全獲釋。
有關方面對我方的要求和意圖給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蘇丹政府首先停止了在我公司營地周圍廣大地區對反政府武裝的一切軍事行動,並竭盡全力,冒着武裝直升機被擊落的危險,將我46名未被綁架而逃脫、但仍在營區受到威脅的員工空運到100多公里外的歐拜伊德市,而後安全轉移到首都喀土穆。在營救過程中,一名蘇丹政府軍少尉犧牲,多名士兵受傷。
在各方斡旋下,綁架者“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祕書長亞希爾·阿爾曼發表聲明,重申該組織“絕不反對中國,也不反對中國人,只要在安全的條件下,他們將釋放中國人質”。
在此情況下,中方和“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在國際紅十字會肯尼亞分會的斡旋下,達成了將人質從“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武裝佔據的地區運到第三國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釋放的協議。
蘇丹外交部7日發表聲明,宣佈蘇丹政府已經允許國際紅十字會一架飛機飛抵反政府武裝控制區,將被蘇丹反政府武裝劫持的中國工人接走,運往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移交給中國大使館。
7日上午,我營救人員和紅十字會包機抵達後,在我政府工作組和駐肯尼亞使館官員、“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代表的見證下,劫持者與國際紅十字會代表舉行了人質交接儀式並簽署了移交文件。隨後,我29名獲釋同胞在三方代表的陪同下登上飛機,離開了蘇丹。
中國政府前方工作組組長邱學軍表示,在事件的解決過程中,中方“沒有接受任何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堅定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邱學軍表示,中國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在外企業和員工都是從事基礎設施建設,造福當地人民,並不與任何人爲敵,有關各方也充分認識到這種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