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鏈接>
短短几天內在蘇丹及埃及的兩批同胞遭劫持,牽動了國人的心:這些組織爲什麼要綁架中國人?隨着中國參與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越來越廣,正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落後國家參與建設、開拓業務,在異國他鄉,中國人如何才能保平安?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接受了記者採訪。
原因
綁架中國人能產生更大影響
賀文萍告訴記者,隨着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企業在非洲承接的工程越來越多,外派到非洲工作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風險自然也越來越大。
不少非洲國家國內形勢較亂,衝突頻發,在某些國家,反政府力量多年來一直在跟政府保持武裝對抗。開路架橋,基礎設施建設的工地一般都位於較偏僻的區域;反政府武裝爲躲避政府軍的打壓,往往躲避在偏僻地帶,那裏也就成了武裝力量交火的主戰場。工地和戰場的區域重疊,成倍放大了在非華人的危險性。
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一些反政府武裝認爲劫持中國人能夠產生更大的國際影響,視之爲“重磅炸彈”,從而更有效地向當局施壓,這是在非洲中國人屢遭綁架的另一重要原因。
應對
需要政府企業員工三方合力
非洲是中國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二大勞務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目前約有100萬中國公民在非洲從事各種經營活動。在非洲的中國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賀文萍認爲,這需要中國政府、赴非開拓業務的公司以及公司員工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跟部族打交道,擴大情報面
她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外交部越來越重視海外華人的權益保障。各駐外使館也強化了這方面的功能。賀文萍認爲,中國駐非洲各國的使館不僅要協調與所在國政府的關係,也要跟各部落、武裝勢力的領導人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擴大接觸面,增加情報來源。
這樣一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使館便可儘快確定是誰幹的,儘快展開談判或營救,確保人質安全。
○企業要算安全賬,配備安保力量
賀文萍建議,在瞭解風險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應該儘量爲項目配備一套自有的安保力量———畢竟,預防比善後更重要,遇事後借用當地政府軍需要經過一連串繁瑣的外交手續,效率不高。
在這方面,抗擊索馬里海盜的經驗可供借鑑。商船來往於亞丁灣地區,海盜隨時可能出現,不少貨運公司聘請了安保力量隨船隊出海。
企業對安保工作的重視程度正在加大,此前據蘇丹軍方官員透露,蘇丹已經出現了一支來自中國的私人安保隊伍。
○個人學當地方言,遇事打人情牌
除此之外,確保安全的關鍵還在於赴非中國公民本人。“入鄉隨俗”很重要,到非洲後要努力學習當地“方言”及習俗,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
賀文萍說,早些年前曾有一箇中國人在蘇丹被綁架,但他當時已經簡單掌握了一些當地語言,被綁架後,他不斷地跟綁匪聊天溝通,以至於綁匪對他的好感大增,雙方關係變得很融洽。最終,這名同胞全身而退。
“當我們聽到一個老外會說中國話時,會感覺很親切。”賀文萍說。在能夠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可以多跟綁匪談談家庭和孩子,目的只有一個:緩和緊張氣氛,有效拖延時間。
據《廣州日報》
6、7版文/除署名外由重慶晨報首席記者肖慶華記者盧雨見習記者廖怡飛採寫
6、7版圖/重慶晨報首席記者何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