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別小看一個彈簧,在很多部件裏都是關係生命安全的配件,比如汽車發動機、汽車離合器,萬一彈簧失靈,事故可大可小。國內很多合資汽車企業就算軸承、小五金等配套早就已經國產化,可就這麼一片小小彈簧一直不敢輕易嘗試國產化。
“10年前,我們就開始研發車用彈簧,因爲這塊市場沒有國內彈簧企業涉足,空間巨大。”邵文武說,1997年,公司第一次體會到產品利潤開始下滑,1998年,大衆開始向國內彈簧企業拋來橄欖枝,嘗試彈簧國產化。“當時有好幾家國有企業和我們一起申請,我們是唯一的民營企業,底氣確實不太足。”邵文武說,他都忘記當時一個月要去大衆多少次,設計圖紙改了多少遍,到最後那些國有企業都堅持不下去了,而富春彈簧用堅持換來了良好的回報。
“前期磨合了兩三年,終於給了很小一個單子試試我們,這個試驗又是幾年,最後纔開始批量訂單給你。”邵文武說,就像當實習生,一當就是六七年。
近幾年,隨着富春彈簧在大衆產品上的廣泛使用,憑着好口碑,小彈簧打進了通用系產品,如今,就連奔馳寶馬也用上了富春的彈簧替代進口。
彈簧雖小,利潤可不小。有的彈簧一個也就賣三四元,但用量不小,對質量要求高,利潤比較可觀。“每年全球新增的轎車裏,至少有1500萬輛車用的動力系統用的是我們的彈簧。”
“除了國內汽車企業接受了我們的產品,連國外的企業也開始接受我們的產品。”邵文武說,除了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目前非洲、印度等國家因爲汽車製造發展迅速,需求量大大提高,“我們現在只能滿足需求的20%,等新廠房建成,我們的產能就能得到巨大釋放,現在是憋着難受。”邵文武說,因爲準入門檻比較高,所以現在國內基本無競爭對手,“2011年對我們來說是機遇期,很多企業都放慢了步子,所以也正是拉開距離的好時機。”
目前富春彈簧有限公司員工人均產值可達100萬。要知道製造企業,人均50萬產值已經相當不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