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下午,溫州在省內率先推出的黨代表詢問制度,有了第一次實況“路演”。
溫州市委主要領導集體露面,花了超過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專門“答黨代表問”。
怎麼解決溫州交通擁堵的狀況?如何進一步加快城市環境整治?有一種說法“溫州人只會賺錢,沒有文化”,您怎麼看……參加溫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黨代表們,直截了當拋出了他們的問題。
詢問“不設防”,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昨天下午2點,這次活動在溫州市人民大會堂準時舉行。來自鹿城、甌海和龍灣等16個代表團的32位黨代表,作爲“詢問代表”,坐到了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等市委主要領導對面。
之前就有消息傳出,溫州市委主要領導要對黨代表詢問“不設防”,對敏感問題“不迴避”。
而陳德榮的開場白,則更加印證了這點,他自稱“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鼓勵大家要放開,“都可以暢所欲言”。
活動現場,媒體衆多,一些網站和電視臺,還進行了現場直播。場內一部投影儀上,實時呈現微博播報情況。由此可見,這次詢問活動公開度之高。
提問機會很難“搶”,黨代表的手舉得老高
詢問環節一開始,“詢問代表”們就開始踊躍舉手了,最終,洞頭縣東屏街道洞頭村黨支部書記葉建成,搶到了“頭口湯”。
葉建成本想站起來提問,這時,陳德榮特意提醒他,“坐着好了”。
而每次問答完畢,對“詢問代表”們來說,也是競爭的開始。一開始,大家舉手,胳膊肘還架在桌子上,看上去挺整齊的。可後來,爲了搶到提問的機會,比較心急的代表,就乾脆把手高高舉起了。
蒼南代表團的“詢問代表”陳如奏,還真靠這樣的“架勢”,搶到了提問的機會。
而很多人都發現了,陳德榮在答問時,往往連說10多分鐘,其間幾乎沒停頓。關鍵是,他的面前沒放任何講稿,完全是真實的現場應答。
不知不覺就超時,以後詢問將“持續實踐”
這次詢問活動,原計劃到下午3點30分結束。
溫州市委主要領導回答完第10個問題,已不知不覺超時近10分鐘。
陳德榮有些抱歉地說,由於後面還有其他會議,現場提問只能先結束了。
不過,他特意提醒大家,黨代表詢問制度有3種方式,這次活動結束後,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詢問。
陳德榮說,如果對回答不滿意的,還可以質詢,“這是一個持續的實踐,會不斷深化完善。”
“對這樣面對面的交流,印象深刻,我希望今後還能多辦幾次,進一步探索黨內民主方方面面。”甌海區代表團謝賽鋒說。
另外,一些專家也被邀請前來觀摩。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教授說,他覺得這次活動“有聽頭”——問題涉及民生、經濟和黨內腐敗問題等多方面;“有骨頭”——有些問題也比較尖銳;“有露頭”——也就是有希望,因爲講了很多的具體措施,給人感覺前途非常明朗清晰。
金融改革方案已報國務院,相信不久會獲批
陳德榮(浙江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在談及去年發生的溫州民間借貸風波時提到——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是單方面的,必須要綜合施策,長短結合,遠近結合。金融體制改革方案已經報到省政府,並且省政府已經上報到國務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應該會審批下來。相信通過這樣一個金融體制改革,可以使得原來不規範的民間金融能夠得到規範,使得溫州在今後的金融業方面打造成爲全國的民間資本之都。
說溫州人文化欠缺,或是“酸葡萄”心理
在談及溫州文化時提到——外界對溫州人文化欠缺的說法,是因爲對溫州缺乏瞭解。或許是一種“酸葡萄”心理,覺得有錢就一定是暴發戶,沒文化。溫州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溫州的崛起,並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厚的文化的基因和積澱。溫州模式發展,就是一種制度文化;溫州人的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是一種文化。
溫州生活成本太高,年輕人想當房奴都沒資格
在談及人才問題時提到——現在溫州還不是宜居的環境,且城市擁堵、生活成本太高。溫州房價兩三萬元一平方米,小兩口大學畢業到溫州來,一年有七八萬元或八九萬元的年薪,但百來平方米一套房子要兩三百萬,房貸利息就要10來萬,所以不要說做房奴,連做房奴的資格都沒有。要讓人才不要爲了一套房子成了房奴,而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環境是最大公共品,抓環境就是抓民生
在談及環境問題時提到——百姓的生活已逐步從過去私人品消費,更多地轉向公共品消費,而環境是最大的公共品,所以抓環境就是抓民生。要把抓環境成爲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共識。
農房改造,是讓農民享有城市人的權利
在談及農房改造時提到——實際上阻礙農民生活方式轉變的最大障礙,不是就業,最關鍵是農民進城的門檻太高,房價太高,導致農民進城生活成本比較高。農房改造集聚建設,是讓農民進城以後,能夠和其他城裏人一樣享有城市人的權利。這種城市化,不是有套房子有點錢就可以,這種城市的歸屬感,也不是一個“新溫州人”的稱呼就能打造。
幹部考績,要和年終獎掛鉤
在談及幹部考績時提到——市委常委會對去年的考績情況進行評估和確定後,準備在下個月月初召開的三級幹部大會上,對錶現良好的單位進行表彰。將把考績的情況跟去年的年終獎掛鉤,並根據考績情況挑才,對排名靠前的,組織考察優秀幹部的提拔任用。
不能“鎮鎮像農村”,必須行政區劃調整
在談及半城市化問題時提到——有人說,溫州是“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了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
溫州發展當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半城市化問題,使得溫州大都市集聚效應不強,功能不全,城市規模和建設檔次的低、小、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
推進“三公”改革,特別是公車改革
在談及腐敗問題時提到——“三公”改革要在今年推進,特別是公車改革,從制度上保證“你不能腐敗、你腐敗不了”;加大教育的力度,加快推進“吃皇糧”的公務人員的考覈,實現收入跟業績掛鉤,完善整個社會保障體制。
公交應該姓“公”,交警要多上路
在談及交通問題時提到——要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拉開城市框架;要加大主城區的道路路網建設,打通斷頭路,解決有些路段的瓶頸卡口;要加快公交體制改革,公交應該姓“公”,推動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加大公交投入,提高公交的分擔率;加大停車位建設,比如,如果沒有停車位,汽車可以考慮限購,當然這還要研究;要加大管理力度,高峯時段路上要見交警,要違章必處,管理到位。
請溫商早些迴歸,大家好好合作
在談及溫商時提到——你回來跟我們一道來解決這些問題,一起來努力,相信溫州的發展一定會更快。所以,現在雖是有些問題的時候,你來了,我們會有更好的合作,你機會也會抓得更早。你來了,我們踏實了,也更有信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