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銀川2月15日電(記者陳曉虎、趙國華)14日,當大都市的人們浪漫歡度情人節時,廣袤西北地區城鄉的人們則辦起盛大的篝火節,爲農曆春節畫上了句號。
“年年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燎疳疳;驅除病魔和鬼怪,歲歲健康保平安。”在西北地區尤其是廣大農村,當這首古老的民諺唱起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燃起篝火,人們在火堆上跳來跳去,寓意祛病消災,來年幸福平安。
據寧夏作協副主席、六盤山民俗文化促進會主席火仲舫介紹,“燎疳”,俗稱“跳火坑”,是中國西北地區廣爲流傳的傳統春節節慶習俗,是西北春節的結尾,也是民間社火的閉幕時間。“疳”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顧名思義,“燎疳”即用火“燎”去身體病痛,告別過去的晦氣。
2012年的情人節恰巧與農曆正月二十三“燎疳”是同一天。在寧夏西海固地區西吉縣的不少村莊,夜幕中一堆堆篝火點燃了人們的歡慶。
西吉縣居民謝斌在鄉下長大,對於幼時的“燎疳”記憶猶新:“這一天,人們一大早就把收集到的麥秸稈、蒿草等高高地堆在自家大門口,等着晚上熱鬧一番。”
在一些村莊,全家老小走出家門,燃起的熊熊篝火將周圍照得一片通紅。人們便在篝火上反覆跳來跳去,柴火燃燒時啪啪的聲音和人們歡樂的叫喊聲響成一片。柴火快要燃盡時,主人或有經驗的老農會用鐵鍬將帶有火星的灰燼輕輕揚起並在空中灑下,如同點點星光。與此同時,人們會根據火星的大小和形狀,齊聲喊“蕎麥花開,今年好收成咧!玉米花開,好收成咧!”等,希冀在新的一年中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當火星全都熄滅確保不會引發火災時,“燎疳”纔算結束。
“現在,我雖然在城市定居了,但住宅小區裏每年仍然會舉行‘燎疳’。我相信,這項古老的春節民俗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謝斌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