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孫小姐問錢報
我這兩天很迷孫儷演的《後宮甄嬛傳》。但我有個疑問,以前看電視的時候,清朝皇帝的女兒都叫“格格”,像“還珠格格”、“十三格格”之類的,但是這部戲裏面,稱皇帝的女兒爲“公主”,比如“溫儀公主”,這是怎麼回事啊?
錢報答孫小姐
隨着宮廷戲越來越紅,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疑問,小記在百度百科的解釋中看到,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爲“固倫公主”,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爲“公主”,並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固倫”滿語意爲天下、國家、尊貴、高雅;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和碩”,滿語意爲“一方”,這兩種封號強調了嫡庶之別。
《後宮甄嬛傳》原著作者流瀲紫曾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在寫作時,對於妃嬪、皇帝子嗣的稱呼查閱了很多書籍。書中寫到溫儀公主的生母曹貴人曾說過一句話,說自己想要往上爬是爲了女兒將來前程好,因爲溫儀公主不是皇后所生的“固倫公主”,固倫公主是嫡出,而妃嬪所生女兒是庶出,將來極有可能被皇帝用來“和親”,嫁去遠方。
這麼看來,很多影視劇中把皇帝的女兒統一簡單地稱爲“格格”是不準確的,不過也有說法是,皇帝女兒在未受封之前,也可被稱爲格格,但是按照排行來叫,比如“三格格”。王金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