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根據中汽協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1月份國內新車銷量出現大幅下降,這也是去年以來國內車市回調的延續。
新車市場略感涼意,二手車市場卻暖意融融,不僅銷量創出新高,而且隨着整體車市的成熟,二手車愈發成爲不可忽略的市場“角色”。
然而筆者調查發現,火爆之外,二手車市場也存在不少問題,潛力無限的中國二手車市場,依然還要“補課”。
四大優勢
促使二手車受青睞
中汽協剛剛發佈的今年1月銷售數據顯示,新車銷量同比下降超過26%,市場涼意陣陣。2011年,國內新車銷量增幅遭遇近十年來最低之際,二手車銷量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市場累計二手車交易量突破400萬輛,不管是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的增長幅度,都大大超過新車市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祕書長沈榮預測:2012年中國的二手車行業達到500萬輛交易規模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龍年新春,筆者實地走訪了位於上海中山北路的二手車市場,五層的大型商場異常火爆,前來看車、選車、購車、賣車的顧客絡繹不絕,數千輛各種二手車令人眼花繚亂。
二手車經銷商王睿說,以前買二手車的顧客主要是撿便宜,而現在市場越來越成熟,購買二手車的客戶羣在變大,銷路越來越好。“尤其是這兩年新車降價很快,保值率低,所以更多人轉向了性價比更好的二手車市場,二手車要比新車實惠得多。”
二手車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是價格便宜,“新車落地打八折”,一些僅使用了兩三年的二手車車況很好,但比新車價格至少低三、四成;二是保值率高,正因爲二手車價格比較優惠,但在使用過程中,其折舊速度比新車要慢,所以即使開上幾年再賣掉,損失也不大;三是購入成本降低,一些購買新車必須支付的稅費都可以規避;四是選擇餘地大,目前國內車市進入了換車高峯期,大量二手車涌入市場,年份近、款式新、車況好的二手車很豐富,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理由。
正在逛二手車市的陳小姐說:“拿到本本不久,想買一輛車練練手,磕磕碰碰難免,新車太心疼,二手車正合適。”
而正在自主創業的鐘先生想買一輛商務用車,他看中了一輛才用了一年多的奧迪高配置轎車,他說,“這車新的要近40萬元,而二手的才26萬元,談談還能優惠,覺得很動心,畢竟這筆預算買新車只能買日系的中級車,現在買這車上了個檔次。”
專家還分析,目前刺激新車市場的政策逐步退出,但一系列老舊車輛淘汰更新刺激政策以及稅務總局發佈的《車輛購置稅徵收管理辦法》,更是給二手車市場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更加便捷、低成本的二手車交易政策,也將刺激這一市場發展。
國內二手車市場
尚存諸多“路障”
在汽車消費成熟市場,相比於新車,二手車市場反而是市場的主力。據統計,目前美國、德國、瑞士和日本二手車的銷量分別是新車銷量的3.5倍、2倍、2倍和1.4倍。
儘管中國早已蟬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市場,但目前依然處於發展期,市場還遠遠說不上成熟。以2011年爲例,國內新車銷售超1850萬輛,但二手車銷量不及新車銷量的1/4,除了市場成熟度因素,國內二手車市場存在的四大瓶頸不可忽視。
首先,消費者對購買二手車仍存偏見。一方面,國內汽車市場大發展僅十餘年,大量消費者是新購首輛車,傳統面子觀讓多數人寧願買新車;另一方面,前幾年二手車市場商品還不夠豐富,給人以二手車等同於老舊車的印象。
其次,二手車市場信息不透明。“來買車的人最不放心車的質量。”二手車商陳斌元說出了大多數購車人的心聲,“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等是二手車消費者最大的擔憂。”
陳斌元坦言,市場裏確實存在一些不規範經營者故意修改行駛里程、隱瞞事故記錄的情況,而且現在也沒有什麼強制的措施要求二手車所有信息真實,所以就造成很多消費者的不信任,寧願多花錢買新車少麻煩。
第三,二手車售後服務缺失。與購買新車都享有廠商、4S店相應的質保、維修、檢查等售後服務不同,國內二手車市場更多的像是“一錘子買賣”,大部分二手車經銷商在售後服務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
長期在加拿大從事二手車貿易的喬·霍華德說,在發達國家市場,汽車行業的利潤有超過50%是在銷售以後的服務領域中產生的,二手車市場更是如此,賣車利潤很薄,主要靠服務。
正因爲沒有開發這塊利潤豐厚的“汽車後市場”,導致不少商家單純依靠賺取價差來獲得利潤,容易滋生不誠信行爲。
第四,國內二手車市場品牌建設欠缺,專業化不強。記者走訪上海各大二手車市場發現,大多車商銷售的都是各個品牌的各種車型,幾乎都是同質競爭,沒有特色和專業性可言。
一位二手車經銷商表示:“因爲我們必須保證收進來的車能有很大的利潤空間,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考慮品牌的建設。”
雖然目前國內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品牌二手車商,但仍難改變整體水平不高的現狀。專家分析,長期來看,只有打響品牌,推行誠信制度,提供特色服務,才能真正佔領潛力巨大的二手車市場。
市場蛋糕無限大
服務提升是關鍵
隨着國內汽車市場日漸成熟,發展週期進入換車潮,可以預見中國的二手車市場增速將越來越快,消費者尤其是首購車者,青睞二手車,也可能成爲新的潮流。
旺盛的市場潛力與相對滯後的市場現狀如何匹配,成爲未來國內二手車市場發展的關鍵。汽車專家賈新光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做到信息透明,這既是對經銷商的保護,也是對消費者負責。從二手車市場的車商來說,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建立二手車信息公開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費者。消費者購買二手車都可以明確車輛的事故信息,那樣會更加放心。而整個市場面貌也將會有很大改觀。”賈新光說。
喬·霍華德也分析,中國汽車銷售租賃框架還未成型成熟。在國外,品牌車行一般有兩種銷售模式:一種是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第二種是客戶按用車需求時限選擇租期,租期屆滿時將車輛退回或依照需求選擇續租或者買斷。而租車公司往往都是此類模式下的大客戶,車行將歸還的車輛認證之後以二手車的形式將車再銷售給其他消費者,或者交予拍賣行處理,這種模式中國可以借鑑。
此外,國內二手車市場,目前依然定位於新車市場的“補充”,所以還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也缺乏相應的培訓。“二手車評估師、機械技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迄今,國內還沒有針對性的培訓機構和技術學校。出臺一套規範的評估標準,來衡量評估師和機械技師自身水準,也是迫在眉睫。”汽車行業專家說。(新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