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依法從快審結了沙金河等14人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張志鵬等17人販賣毒品案、李衛兵致人毀容案等一批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本報記者張席貴通訊員劉玉華張玉卓
2011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77049件,審結74084件,結案率爲96.15%,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爲99.54%。其中,市中院受理各類案件10736件,審結10187件,結案率爲94.89%,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爲99.69%。2月17日,全市法院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在長春市中法院新落成的審判大樓召開。會議總結了2011年全市法院工作,部署了2012年工作任務,並對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市中院副院長蔡文鳳就全市法院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作了工作報告,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宋利菲與黨組成員和基層法院院長分別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
未成年人犯罪緩刑適用率達39.68%
市中院受理一、二審刑事案件648件,審結632件。依法從快審結了沙金河等14人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張志鵬等17人販賣毒品案、李衛兵致人毀容案等一批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爲21名申請人提供刑事被害人救助資金51萬元。
對15件醉駕案件進行集中宣判,取得了良好效果。試點輕傷害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對因家庭、鄰里等特殊關係產生的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加大調解力度。強化未成年人維權,未成年人犯罪緩刑適用率達39.68%。
加強量刑規範化工作,交通肇事、故意傷害等15種常見刑事案件上訴率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退贓退賠率同比上升12.42個百分點,刑事附帶民事調解率同比上升6.18個百分點,中央政法委督察調研組對此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受理各類民事案件1619件,審結1585件。全市法院14018件案件進入訴前調解程序,調解成功4989件,開展巡迴審判1402次,審理、調解案件1879件。全市基層法院民商事案件調撤率達到69.50%,中院達到32.28%。受理各類商事案件1586件,審結1368件,爲企業執行回款3.24億元。1332家涉訴企業通過綠色通道進入立案程序。依法爲企業減、緩、免訴訟費659.2萬元。
開展“百名法官進百企”活動,深入企業進行法制講座。受理行政案件379件,審結358件。建立提前介入機制,在長吉一體化、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制定矛盾糾紛處理預案。推行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提升了行政審判效果。運用教育、協調、救濟等工作方法,妥善化解上級機關交辦的涉訴信訪案件405件,案件化解率達到96%。在清理審判積案、執行積案、信訪積案“三案三清”活動中,排查積案1222件,審結1040件。
法庭實現電子簽章和網絡遠程立案
21個人民法庭實現了電子簽章和網絡遠程立案,推廣預約立案、上門立案等服務。全市法院依法爲廣大羣衆減、緩、免訴訟費662.7萬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高廣濱作出批示,認爲“長春兩級法院立案窗口建設做的很好,方便了羣衆訴訟,促進了社會和諧”。
市中院開展“大走訪心連心”活動,領導幹部帶頭走進社區、企業、學校,徵求20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先後邀請109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法院視察工作、列席審委會、旁聽庭審。兩級法院收到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19件,全部辦結。開展“公衆開放日”活動,主動邀請羣衆走進法院,瞭解審判工作、提出建議意見。發揮院長公開電話服務監督作用,市中院接聽627次,投訴量同比下降46.10%。堅持人民陪審員制度,一審案件陪審率58.49%。
東北地區首次進行司法拍賣改革
市中院執行標的額到位率42.10%,同比上升了10.10個百分點。省高院先後五次到長春調研,充分肯定了長春執行機制改革工作,並在全省法院推廣。在東北地區首次進行了司法拍賣工作改革,將城區法院10萬元以上、縣(市)法院100萬元以上標的物拍賣進入長春產權交易中心,採取互聯網電子競價方式公開競拍,形成了法院、產權交易中心、拍賣公司三方監督制約機制,實現拍賣標的物交易價格最大化,最大程度保障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首次網上競拍中,競拍次數15次,標的物增值率7.71%。
建立矛盾糾紛風險評估與防範機制
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宋利菲在講話中指出,全市法院2012年將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和嚴重影響羣衆安全感的犯罪,做好“追逃清網”、“亮劍”等專項打擊的審判工作。推進輕微公訴案件刑事和解制度試點工作,加大與相關單位的協調力度,擴大試點法院和試點案由,爲全市法院推行此項制度提供經驗。
建立矛盾糾紛風險評估與防範機制,完善訴訟服務中心院長、副院長接訪制度,針對羣體性案件、敏感性案件以其他易激化、有信訪傾向的案件,強化立、審、執配合,與黨委、人大、政府形成化解合力,提前排查、提前防範、提前化解。
妥善審理各類涉大局案件,嚴懲非法集資等犯罪,做好民間借貸案件、涉中小微企業案件審理工作,提升企業破產案件審理質效。要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完善集體土地徵收、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案件審理審查的操作細則,深化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和行政訴訟簡易程序改革,做好與行政機關的協調以及信息交流,更好地化解行政糾紛。
加快新辦公樓廉政文化長廊的建設,召開法院文化建設現場會,着力發揮法院文化對隊伍建設、審判工作的引領、促進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