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正議天下
中國對局勢變化應預作準備
遠山
中東局勢似乎終於走上了西方設計的軌道,他們現在劍指伊朗和敘利亞這兩個早就被鎖定的“異類”了。美歐的策略是各個擊破,一個一個收拾,顯然敘利亞獲得了“優先權”。現在,刀已出鞘,箭已在弦,扣動扳機只是個時機問題。
有沒有顧慮呢?顧慮當然是有的。
一是擔心俄羅斯力挺。雖然大國直接對峙的局面不大可能形成,但如俄堅定地加以阻撓,也會比較頭痛。
二是擔心伊朗介入。脣亡齒寒,伊朗與敘利亞互爲犄角,相互策應,尚可招架一二,如任憑敘利亞變天,則伊朗無異於坐以待斃。若伊朗果斷出手,則戰爭的規模、難度和複雜性難以預判。
三是戰後的局面難以預料。敘利亞則是各種焦點、各種勢力的交錯之地。
四是整個西方世界經濟拮据,打仗無異於雪上加霜,弄得不好非但不能轉移國內視線,反而還會加劇國內矛盾。
但儘管有這些顧慮,這一仗恐怕還是勢在必行。
近來阿盟提出由安理會派維和部隊到敘利亞掌控局面,這應該不盡符合美歐之意。
其一,美歐在中東、北非造勢如此之久,其最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要顛覆敢於叫板的伊朗和敘利亞政權,而且力求做到釜底抽薪、一勞永逸,而不是拖泥帶水,留下手尾。中東的戰略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其二,在國力日漸衰退的形勢下,要維持超強威勢,更需要敲山震虎、殺雞嚇猴,以震懾他人,維繫盟友的向心力。
其三,要把打着維護人權和人道主義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爲常態化、合法化,也須一戰。西方媒體已造足了巴沙爾政權血腥鎮壓、濫殺平民的輿論,下一步理所當然要訴諸武力。
其四,如果通過種種軟硬兼施的手段,使伊朗不敢動、不能動,則敘戰之後,伊朗將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因而很可能做出較大的讓步,數年之內難有作爲。
其五,打敘還可以再次羞辱俄羅斯,並使一貫主張對美採取強硬政策的普京威信降低。
對此,我國應預先有所準備,採取有理有禮有節的應對措施,避免造成較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