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張席貴通訊員赫家偉
2012年,在殘疾人中推行由政府投資的“農機互助組”試點,新建2處扶貧就業基地,對全區肢體、智力、精神類貧困重度殘疾人實行全託......在昨天召開的朝陽區殘聯工作會議上,區理事長李曉英介紹,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朝陽區殘聯通過一系列的惠殘政策,爲殘疾人送去了許多的關懷和溫暖。2012年,朝陽區殘聯將在過去成績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陽光家園計劃”,爲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探視、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同時,將採取更多的措施,惠及殘疾人的生產和生活。
推行“農機互助組”試點
李曉英介紹,朝陽區將實施殘疾人扶貧解困常態化工程,全面改善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計劃投入100萬元,將相鄰村屯殘疾人聯合起來,組成“農機互助組”40組,由區殘聯購買農機具,放在一戶有組織能力的殘疾人家中,實行附近殘疾人共用,以解決殘疾人農業生產難題。
開展扶貧示範基地建設
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於農村殘疾人扶貧的投入,新建2處扶貧就業基地,鞏固已有扶貧基地,在擴大殘疾人就業、提高培訓規模以及相關的設備器材、無障礙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
實施完成危房改造項目
爲農村貧困殘疾人實施危房改造,落實配套資金,保證房屋質量,讓貧困殘疾人住得安心舒適。同時,還要爲入住後的貧困殘疾人生產、生活等提供幫助。
全力解決殘疾人後顧之憂。
在農村,繼續爲符合條件的殘疾農民辦理新農保;在城區,爲符合條件的殘疾居民按區人社局標準辦理養老保險,做到應保盡保。繼續爲城區級殘疾人進行醫保補貼,實現殘疾人醫保全覆蓋。
實施“陽光家園計劃”
實施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化工程,建立健全託養服務體系,減輕監護人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積極開展“陽光家園”示範創建工作。制定《朝陽區殘疾人機構(居家)託養服務工作實施意見》,爲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探視、精神慰藉等服務,形成以居家託養爲基礎、機構託養爲依託、日間照料爲補充的發展格局。
爲殘疾人提供家庭護理
各街道殘聯、社區殘協就近、優先選擇個人或社區家政服務公司、康復醫療機構。以購買服務方式爲家庭不具備照料能力的殘疾人提供居家照料服務,爲殘疾人提供家庭護理、衛生清潔、醫療保健、心理疏導等服務。
對貧困重度殘疾人實行全託
與區祥和安養院和市安寧醫院簽訂機構託養協議,確定准入門檻,對全區肢體、智力、精神類貧困重度殘疾人實行全託。由託養服務機構提供其飲食起居所需、生活照料和日常護理、必要的康復和基本的醫療、技能培訓、康樂文體活動等服務。
爲重度肢殘者提供日間照料
對社區殘疾人日間照料模式進行鞏固完善,爲社區內成年中、輕度智力殘疾人、精神病康復者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功能訓練和康樂文體活動等服務,以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力爭在服務質量上有新提升。
對就業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建成後將集殘疾人學習、培訓、鍛鍊、康復等功能於一體,提供就業服務、康復指導、用品用具供應、殘疾人活動場所及殘聯辦公事務諮詢等服務,全面提高爲殘疾人辦事的服務能力。
實施殘疾人分類培訓
繼續開展殘疾人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依據殘疾人的培訓意願,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時間表,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訓。在農村,認真抓好帶傳培訓工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一級帶頭人3人,二級帶頭人30人;在城區,根據市場需求和殘疾人特點,免費爲殘疾人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使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爲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爲有需求殘疾人免費發輪椅
深入開展康復訓練指導、加強無障礙設施、康復知識進家庭活動;繼續開展“三助一給”(助聽、助行、助明和給藥)康復扶貧和0週歲至6週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實施貧困市民白內障復明手術,爲低視力者配用助視器;爲有需求的殘疾人免費配發輪椅、助行器、手杖等輔助器具。
對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的重症精神病患者,給予免費送藥或住院治療;對有社會危害的精神病人實行“有一管一”。繼續爲全區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爲“三無一靠”(無法就業、無法組建家庭、無低保、依靠父母及家庭成員供養)的成年重度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人、肢體殘疾人、多重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
李曉英介紹,將妥善處理好殘疾人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疏導工作,化解矛盾,爲社會穩定做出更大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