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際油價近期快速上漲,紐約和倫敦兩地油價均創下9個月新高,逼近去年上半年利比亞局勢動盪時的水平,對脆弱復甦中的世界經濟構成威脅。
伊朗爲主要推動力今年以來,紐約和倫敦兩地油價漲幅均在10%以上。油價急漲,一定程度上受益於美國經濟復甦信號增多,但主要推動力仍在伊朗。去年11月,伊朗核問題凸現,此後油價一直震盪上行,至今漲幅近20%。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對國際石油市場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另外,伊朗還控制輸油要道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所輸送的石油量佔世界輸油總量的1/5。
爲逼迫伊朗放棄核計劃,美歐自去年底以來相繼對伊朗採取嚴厲的經濟制裁措施,打擊伊朗石油行業發展。美國凍結伊朗中央銀行資產,迫使其他國家因無法結算而減少進口伊朗石油。歐盟也決定從7月1日開始對伊朗石油實施進口禁令。作爲反擊,伊朗已宣佈停止向英國和法國輸送石油,並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石油出口持續減少。
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合國提交報告說,伊朗的核能開發有擴大趨勢,這可能加劇伊朗與西方國家的對立局面,導致伊朗石油供應進一步減少。
此外,伊朗和宿敵以色列之間矛盾衝突不斷。雖然美國極力安撫以色列,但以色列仍宣稱不排除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全球最大石油交易商維托爾集團總裁伊安·泰勒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預測,如果以色列對伊朗動武,更能反應全球石油供需的布倫特油價可能上衝每桶150美元。
短期無法阻止漲勢油價上漲已引起各國政客關注。尤其美國正值大選之年,如何控制油價成爲政治角力場。但美國財長蓋特納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雖然高油價已經危及經濟復甦,但短期內沒有好辦法阻止油價上漲。
不過蓋特納暗示說,不排除再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可能性,但會仔細評估,謹慎使用。去年7月,國際能源機構歷史上第三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累計向市場投放6000萬桶石油,以緩解由利比亞石油供應缺位造成的供需失衡,平抑油價。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爲,今年發達國家可能很難找到合理理由再採取類似措施。因爲去年利比亞石油供應中斷是因爲戰爭,今年石油供應減少的根本原因卻在於一些國家自願採取的經濟制裁行爲。
當然也有政客寄希望於歐佩克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去年利比亞石油供應中斷時,沙特就曾利用石油閒置產能、提高石油產出,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石油供應缺口。但今年根據高盛集團的報告,歐佩克國家的石油閒置產能已下降到“十分危險的低水平”,可能無法彌補伊朗石油缺口,無法阻擋油價上漲趨勢。
摩根大通銀行預計,今年布倫特油價將漲至每桶135美元,而高盛則預期爲127.5美元。美林證券則認爲,在接下來5年之內,布倫特油價將達到每桶200美元。
威脅經濟復甦國際能源機構警告,當前石油成本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例逼近2008年時的歷史最高水平,或將危及經濟復甦。
自今年初以來,美國經濟復甦加速。1月份失業率意外大降至8.3%,爲3年最低點。金融危機期間遭受重挫的房地產業回暖跡象也日漸增加,房價上漲的同時,新房開工量也不斷增長。同時,製造業也開始好轉,通用、克萊斯勒等公司開始盈利。
雖然如此,美國脆弱的經濟復甦進程依然無法承受高油價的多方面打擊。首先,高油價直接推動汽油價格上漲,擠壓消費者支出。自年初以來,美國汽油零售均價已經上漲了33美分,爲每加侖3.65美元,接近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專家預計,汽油很快將衝破每加侖4美元,一旦突破4美元的重要心理價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就會改變。
經濟學家、市場分析師大衛·羅森伯格預計,到今年5月份,汽油價格將創每加侖4美元到5美元的新高。“汽油價格每上漲1美分,就意味着美國家庭收入減少15億美元。”
同時,高油價會帶來通脹壓力,讓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左右爲難。目前美聯儲正在熱議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意在進一步刺激經濟復甦。如果推出QE3,恐將加劇通脹壓力;但若不推出,就業增長或將難以爲繼。
此外,高油價還會擠壓企業利潤空間,讓本來就面臨信貸緊縮、全球需求疲弱的企業再次遭到高成本的重壓。
歐洲方面,各國經濟本來就在債務危機重壓之下出現不同程度下滑,高油價局面將令舉步維艱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歐盟委員會日前預計,歐元區經濟2012年將萎縮0.3%,最大兩個經濟體德國和法國也面臨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的局面,歐洲“溫和衰退”似已成定局。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拉里·懷特指出,歐洲石油供給嚴重依賴進口,如果油價上漲過快、過多,歐洲經濟可能陷入持久衰退。
另外,伊朗石油大量出口日本、印度和韓國,其出口減少和油價上漲都將衝擊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