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年的3月5日是學習雷鋒紀念日,49年前的今天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由此開始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學習雷鋒的征程。經歷市場化和自由化改革的大潮之後,雷鋒精神一度受到冷落。現在中國官方又開始宣揚雷鋒精神,號召人們向雷鋒同志學習。雖然不同時代學習雷鋒的具體形式並不相同,但是雷鋒精神的實質似乎並沒有蛻變,這個實質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在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時代,在經濟建設領域掀起學習雷鋒的運動似乎也是理所當然。雖然針對個人而言,學習雷鋒要強調“爲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賢”,但是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來說,學習雷鋒就要強調“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筆者看來,中國經濟當前至少在以下幾個領域需要學學雷鋒。
一是貨幣政策應該結束長期的負利率狀態,停止居民因爲儲蓄而遭受損失。按照中國官方數據,截至今年1月底,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漲幅已經連續23個月超過了同期人民幣存款利率,這意味着對廣大儲戶來說錢放在銀行裏越存越少。負利率表面上是物價漲幅超過了存款利率,但實質上卻是社會財富轉移——將儲戶的財富轉移給借貸方。在中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借貸方,而儲戶則主要是民衆。用負利率政策實現大規模財富轉移顯然不符合“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中國當前需要推出更強有力的措施遏制物價上漲,結束負利率狀態。
二是增長模式應該在投資拉動和消費驅動之間實現平衡。大規模公共投資雖然可能創造政績增加就業,但可能抑制居民的消費能力。社會總投資規模在GDP中所佔的比例過高將遏制消費需求這已經成爲共識,消費需求受到遏制顯然不利於公衆分享經濟繁榮成果。“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應該讓絕大多數中國人能夠分享到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成果。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一場盛宴,這場盛宴不應該有旁觀者。不管中國轉變增長模式採取何種途徑,增加居民收入都是重要內容,原因很簡單:只有收入增加消費需求才可能增長,中國纔可能轉變成內需驅動爲主的經濟體。
三是出口創匯應該造富於民,不能爲了創匯而創匯,應該讓民衆分享鉅額外匯儲備所帶來的物質利益。中國官方外匯儲備已經高達3.2萬億美元,在美元持續貶值歐債危機仍然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創匯已不再是出口的目的。雖然目前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政策已經放寬,但是外匯管制的基本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避免鉅額外儲縮水讓民衆分享到3.2萬億美元所代表的巨大物質財富顯然也符合“爲人民服務”的精神。
學習雷鋒不能侷限於宣傳,更不能侷限於單純強調公民個人的“無私奉賢”,經受多年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和自由化衝擊之後,中國社會顯然需要內涵更加豐富的“雷鋒精神”。
(來源:中國經濟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