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從媒體曝出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又名“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新建的幹部病房大樓裝修豪華程度堪稱“八星級”的新聞後,輿論關注度一直不減。一時間,該院被推上風口浪尖。網友不斷詰問:如此豪華病房到底爲誰而建?費用又該由誰來掏?面對詰問,該院有負責人解釋稱,當年一汽大衆一位德籍工程師在醫院住院,對於陳舊的病房和落後的設備頗有微詞。在多次抱怨得不到改善後,這位工程師一氣之下通過關係派直升機把自己接走。“這很是傷了我們的自尊,受刺激了。”於是就建起了奢華病房。
如今有些人的思維真不一般。創造性地發明了很多讓普通人瞠目結舌的話語,如“保護性拆除”之類便是。而這次解釋奢華病房的建造初衷,竟拉扯上德國工程師和民族自尊心,真是有點成了“智力挑戰賽”——比誰的思維更具跳躍性。他不解釋還好,一解釋又成了“熱點”。再傻的人,也會讀出這解釋當中的牽強。
這樣就能真的傷了“自尊心”,那麼中國人的自尊心豈不是太廉價了?難道外國人一個不滿的眼神、一句抱怨的話語,就能傷害我們的“自尊心”嗎?如果這樣,多找些不滿的外國人,在他們的“刺激”下,中國現代化水平就能很快達到世界第一了。豈不比我們踏踏實實地艱苦奮鬥容易得太多了嗎?
再者說,一個外國人的“刺激”就受不了,就傷了自尊了,那麼,面對許許多多看病難看病貴的中國老百姓的“刺激”,有關人士怎麼就能坦然無憂,怎麼就不傷他們的自尊呢?難道說外國人的刺激力度遠遠要強過中國人嗎?
如果普通老百姓也能住那樣的奢華病房,是該感謝德國的工程師,還是該感謝中國的醫院?而如果普通百姓根本住不起也住不上那樣的奢華病房,那麼他們被傷的自尊又該向誰傾訴?(作者:王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