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網3月6日電據西班牙歐浪網報道,進入2012年之後,旅葡華商真正開始感受到生意的煎熬,“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奮起”。很多不甘心坐以待斃的華商被逼着走向探索之路。記者近日採訪了數位有實力的華商,經過交流,發現他們目前面臨着兩種選擇:回國投資或繼續留在葡萄牙。這兩條路到底“路在何方”呢?
幾位有意回國投資的華商,回國考察以後,最深的感受就是:中國的發展機遇雖然讓人眼熱,但是中國的投資環境卻讓人望而卻步。相比較而言,葡萄牙的經商環境很單純,華商在經商的過程中,只要遵紀守法,全部心思都可以集中在企業的運行上,葡萄牙政府的職能部門基本上不會對企業進行名目繁多的干預。而決心留在葡萄牙繼續打拼的華商,除了在旅葡華人的傳統經濟領域深耕細作之外,很多人也有意發展其它投資領域,在發展的過程中,人才短缺,成了發展的絆腳石。
一位華商看好了一個項目,但在決策過程中,缺少合適的人才成了他的心病。華商阿東(化名)向記者訴苦:隨着中國人到葡萄牙旅遊的越來越多,我覺得在葡萄牙開展針對中國遊客的旅遊業是一個難得的商機,因此我從去年開始就有意開發旅遊業項目。但是在籌劃過程中,缺少合適的人手成了最大的問題。我自己對旅遊業知之甚少,這就需要一位專業人才或者說需要一個團隊來幫助自己。我的構想是“我投資、他管理,大家有福同享”,我本來希望能在葡萄牙華人當中找到一個語言好、有專業知識的人,給他乾股,放手讓他進行管理,可是找了幾個月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在我認識的葡語過關的旅葡華人中,基本上都希望自己獨立做老闆;暫時做不了老闆的,有意和我合夥的,卻又缺乏旅遊業方面的知識。我也通過朋友的介紹,接觸過一些留學生,一部分留學生眼高手低,一部分留學生看到葡萄牙低迷的經濟形勢,根本就無意在葡萄牙發展。
還是中國好,人才遍地是,想做什麼項目,可以海選,而葡萄牙就不行。我的親朋好友裏面,有很多都不想死守着餐館、三百店,都想做其他行業試試,可是光有資金,沒有專業人士的幫助,想也白想。
阿東碰到的問題是所有準備做大做強自己的事業的華商碰到的普遍問題。針對阿東碰到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幾位留學生,他們也有苦衷。小王(化名)的說法比較有代表性:葡萄牙的經濟發展太落後,我的專業(基礎材料研究)在葡萄牙基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我這幾年,在幾家中國人的餐館、百貨店做過兼職,說實話,我沒見到一位有遠見、懂得現代企業管理的老闆,老闆的個人素質不行,即使提供的待遇再好,也沒有發展前途。
留學生沒有意願,那麼土生土長的“子弟兵”——華人二代,是否會幫助父輩打拼呢?結果更令人失望。旅葡華人讓子女接受葡萄牙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子女學語言——葡萄牙語,想讓子女彌補自己在語言方面的不足,這就造就了很多華人二代嚴重的輟學問題。很多華人二代葡語會讀、會看、會寫之後,就早早的終止學業,回家幫助父母經營中餐館、百貨店。如果中餐業、百貨業永遠都象幾年前那麼生意興隆,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可是,世上有永遠不會衰落的產業嗎?目前旅葡華人二代中完成了12年基礎教育的人很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令人扼腕的是,有些華人二代不甘心一輩子象自己的父輩一樣困守中餐館、百貨店,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他們的壯志,被父母之命扼殺了。
在這方面,中國的很多成功企業家的育兒之道值得我們借鑑。很多中國的企業家在子女教育問題上都未雨綢繆,不惜血本。很多企業家的子女在中國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後,又被父輩送往國外,按照家族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進行深造,學成歸來以後,再經過父輩的言傳身教以後,就可以順利的帶領家族企業再發展。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目前部分華商的窘境。可喜的是,很多爲人父母的華商已經認識到知識的力量,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觀念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多華商看到了中餐業、百貨業日薄西山的發展趨勢,爲了子女的未來,想方設法讓子女儘可能多的接受教育。更有華商豪言:只要我的孩子想讀書,我就投資,最好能做博士。
十年樹人,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目前該怎麼辦?難道我們只能受制於人才問題,而在傳統行業中困獸猶鬥?有志於創新的華商,是否可以把目光轉向我們周邊的歐洲國家,在我們周邊的歐元區國家,留學生的人數龐大,裏面各種人才都有,只要我們有誠信和實力,我們有真正的梧桐樹,何愁引不來“金鳳凰”。
引進智力,只是短時間內提升旅葡華人企業整體素質的救急方法。歸根到底,我們還要把徹底提升旅葡華人素質的任務寄希望於我們土生土長的華人二代,我們爲人父母者必須放棄短視行爲,花時間和精力,像中國的父母一樣關注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經過幾年或十幾年的努力,培養出綜合素質都合格的接班人,到那時,旅葡華人社會人才短缺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