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蟻族的奮鬥》劇照
講述一羣草根年輕人爲了理想在北京奮鬥的勵志青春劇《蟻族的奮鬥》(以下簡稱《蟻族》)播出後收穫了很高的評價。沒有豪華的班底,沒有炫富、拼爹等噱頭,楊爍、張鐸、張佳寧、王黎雯、劉天佐等一班人馬演繹的“北漂”一族的艱辛讓很多觀衆感覺真實可信。日前,記者採訪了本劇“80後”編劇吳牧耘。她表示,在社會話題劇的創作過程中,一直在爲大衆的情感宣泄尋求一個出口,包括本劇的結尾也爲觀衆留有一線希望。
《蟻族》是另一部《士兵突擊》
記者:當初爲何選擇“蟻族”這個題材去創作?
吳牧耘:“蟻族”是個需要社會關心的羣體,這個羣體一度是社會的熱門話題,正好導演戴冰給了我一部“蟻族”紀實文學。我去“蟻族”居住的唐家嶺採風後,一下在內心產生共鳴。這是我用情感、用情節呈現給大家看的一部作品,我相信只有真實才能動人。
記者:你身邊有這樣一羣人嗎?
吳牧耘:爲了理想從底層奮鬥的年輕人每一代都有,包括我自己也是這麼走過來的。包括“蟻族”中沒有一個當紅知名的演員,這部劇的情況有點像《士兵突擊》。選演員一定要做到合適和真誠,我們的演員有的也在爬坡期,他們是用自己的體驗去演、用心去演的。
記者:當下觀衆習慣了時尚包裝的勵志劇,創作這樣一部作品你有壓力嗎?
吳牧耘:創作角度不一樣,不能單純認爲什麼劇在熱播,觀衆就喜歡什麼。“迎合”不是我們考量的,市場沒有觸及這塊領域,這難道不是市場空白點嗎?難道不值得去賭一下嗎?有的人把電視劇作爲商品沒錯,賣得好就OK。但仔細想想,電視機前有多少受衆?爲什麼不能給他們一些好的引導?電視劇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感,如果像地攤文學或《故事會》,觀衆喜歡什麼給他們看什麼,這不是創作者做這一行的目的。
做編劇總挑硬骨頭啃
記者:作爲女性去表達現實殘酷的一面,是否要具備一定的勇氣?
吳牧耘:我是個堅持的編劇、堅強的女人。周圍朋友開玩笑,你總選硬骨頭啃。的確,我總是折磨自己,超越以往的自己。我所有作品都有社會責任感在裏面,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審美傳達給受衆。我常說,作爲一個編劇要有一個把自己心捏碎的力量,才能出一個好作品。沒有感情地一味推情節講故事,俗稱“灑狗血”和“湊字”,時間長了會麻木的。
記者:你覺得這部作品傳達一種怎樣的力量?
吳牧耘:勵志的“志”字下面是一個“心”,你的心怎麼像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一樣活着,而不是妥協於內心的慾望。當下人們走得太快,一路上不停地丟失愛情、親情、勇氣,我們應該停下腳步,傾聽內心的聲音。像男一號趙榮生是農業大學畢業的,他特別熱愛自己的專業,但爲了生計他做過很多工作。有人選擇紮根北京,趙榮生也希望北京有一盞燈是爲他亮的,但結尾他迴歸了家鄉。
希望現代人相信愛情
記者:劇中幾次提到趙榮生的家鄉沂蒙山,有什麼象徵意義?
吳牧耘:一個人在大都市打拼必然會經歷迷失和坎坷。人的價值在哪裏?是錢?還是物質?達成後你的內心就安寧了嗎?沂蒙山是一個符號,一個人的心靈終究要回歸。我承認,《蟻族》結尾是理想化的,但我想盡全力給觀衆一些啓示、回味,哪怕是希望也好。
記者:趙榮生和楚楚之間純潔的愛情也是一種理想的昇華?
吳牧耘:有人說宋楚楚這樣的女孩太“聖母”了。我不否認。但捫心自問,每個人心中沒有這樣一個楷模嗎?這是一種力量。我是個相信愛情的人,如今很多人已不相信愛情了,兩性情感關係變得脆弱。我希望人們花時間和力氣堅持愛情,誰都無法保證愛情的長久,但求做到問心無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