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政協委員熱議“後福島時代”中國核電去向,認爲不可因噎廢食——
核電不可或缺建設慎之又慎
3月11日是日本福島核事故一週年。“後福島時代”,中國核電產業何去何從?今年兩會上,多名委員強調,我們應該認真吸取日本核事故的經驗教訓,更加重視核安全。作爲一個人口衆多、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的大國,中國不會放棄核電。
有效彌補能源缺口
原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委員介紹說,2009年前中國還是煤炭出口國,最多時年出口8000萬噸煤炭。2009年以後,中國轉身成爲煤炭淨進口國。去年進口煤炭1.8億噸,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在國家規劃多次提出“調整能源結構”的情況下,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不降反升。張國寶委員認爲,過度依賴煤炭和石油不利於能源安全,開發核電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改善能源結構的需要。
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黃震委員說,中國處於快速發展期,能源需求非常大,核能是目前彌補能源缺口的最有效辦法。“無論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節能減排要求來看,目前核能都是不可替代的。”
“2000萬千瓦核電站相當於一個8000萬千瓦到1億千瓦的風電水平。核電未來還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但是由於安全要求更高,所以需要一個過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委員說。不少政協委員都表示,“後福島時代”無需談核色變,既不能揠苗助長,盲目擴張;也不能因噎廢食,停滯不前。
重啓取決“四項工作”
今年以來,核電新項目審批的重啓聲音不斷。錢智民委員告訴記者,去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國務院做出四項工作安排:立即組織對核設施全面安全檢查;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用最先進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目前,核安全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審查,能源局的核電規劃沒有最終定稿,還在走程序。“核電檢查後企業正在整改,核電審批何時開展還要等待國務院消息。”
原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稱,核電項目能否重啓,關鍵取決於上述四項工作能否完成。如果四項任務完成後,核電項目審批就能開始。
內陸建核電慎之又慎
在覈電審批重啓聲響起的同時,關於內陸省份建設核電站的爭議聲也隨之而起。楊岐委員認爲,世界上沒有規定核電站必須建在沿海地帶,美國和法國核電站佈局均勻,內陸也有很多。中國內陸發展水電有枯水期的問題,發展火電有運輸瓶頸、環境污染的問題,對一次能源缺乏的省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建設核電站。目前成熟的核電站設計和建造技術也完全可以用到內陸核電站。
“內陸核電站建設須慎之又慎。”黃震委員認爲,福島核事故刷新了我們對於核安全的理解。需要把那種“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偶然事故也考慮在內,例如,恐怖分子襲擊、極度乾旱、戰爭等因素。內陸人口稠密,河網更多,大家對核安全的關注度會更高。任何核事故都會引發公衆的不滿、社會的動盪,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記者葉薇潘高峯江躍中)
(來源:新民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