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章敦華徐金波)全國政協委員、絲寶集團董事長樑亮勝9日稱,中國功勳獎勵體系存在頒授主體繁雜、功勳獎勵數量過濫、覆蓋面不廣、無統一而清晰的識別體系等問題,影響功勳獎勵體系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他建議國家設立常設中央機構“國家榮譽表彰局”。
這位來自香港的政協委員說,國家功勳獎勵體系是世界各國積極引導和提升社會核心文化價值,促進社會進步的有效手段。新中國自建立以來,在衆多領域設立了具有“功勳獎勵”特徵的稱號和獎項,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功勳獎勵體系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具體表現在:一是憲法規定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的權力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實際上人大常委會很少行使,權力實際掌握在國家各中央機關和人民團體手中。近年來很多社會組織也躋身其中,致使授獎主體繁多,與憲法規定相沖突。
二是功勳獎勵體系呈現出很強的部門特徵,還不能完全覆蓋整個社會層面。民間志願者、非國有企業員工、退休勞動者等,很難獲得國家的功勳獎勵。
三是獎項設置同質化嚴重,榮譽的珍稀性不強。以文學領域爲例,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等三項,大量同質的獎項並存,難以體現出榮譽的珍稀性和特殊性,非常容易造成重複授獎、贏者通吃的不公平現象。
四是功勳獎勵名稱式樣五花八門、識別不易。國家功勳獎勵制度成熟的國家和地區,普遍建立起清晰的功勳獎勵識別體系。如加拿大勳章式樣:既有皇冠、“楓葉”等加拿大國家民族標誌,又有行業(警察是天平、消防員是消防水龍頭、教養員是火炬和鑰匙)等不同圖案。國內功勳獎勵的名稱類似,容易混淆,如“XXX先進集體”、“XXX先進個人”等,不便於區分,而式樣五花八門,形制不統一。
五是與功勳獎勵配套的榮譽旌表制度缺乏。爲了增強榮譽的權威性和神聖性,強化榮譽的精神激勵和引導作用,各國在功勳獎勵之外還設計了一系列旌表制度。例如,在英屬聯邦國家,凡獲得嘉德勳章的人士,在公衆場合均可獲得衆人脫帽致敬的禮遇;在俄羅斯,兩次獲得金星獎章的人士,政府爲其在家鄉樹立半身銅像。國內一般只授予勳章、獎章、獎盃以及各種榮譽稱號,缺乏進一步激發國民追求榮譽旌表制度。
值此國家籌劃“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啓動《行政獎勵法》《國家勳章法》的研究論證工作”之際,樑亮勝建議,借鑑國外成熟經驗,整合國內榮譽表彰單位,設立專門負責榮譽表彰活動的中央政府部門——“國家榮譽表彰局”,並將其作爲國內唯一有權依據法規進行國家功勳獎勵頒授和管理的機構。
同時,完善國家榮譽推薦、審查、授予、剝奪、恢復、處罰等程序,避免榮譽的“重複頒授”。借鑑外國“平民推薦”制度的做法,使其與官方推薦、審查機制相輔相成,擴大對各階層各行業作出傑出貢獻人士的覆蓋面。借鑑國外榮譽旌表制度的做法,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榮譽旌表制度等。(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