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資本論
□倪金節(中國人保資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月CPI同比上漲3.2%,暫別負利率。
但目前依然不能盲目樂觀,因爲這並不代表通脹風險消失,最多隻是意味着一輪食品價格週期下行拐點的出現。因爲目前CPI下行主要是基於近期(主要是春節後)國內食品價格連續回落。
要警惕的是,近期江西等省市出現持續陰雨寡照低溫天氣,勢必會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若到夏季,南北再遭旱澇大災考驗,這一輪的食品價格下行就會結束,不排除通脹捲土重來。
實際上,即便CPI數據下行了,真實物價也不低,高物價讓老百姓的錢仍“不值錢”。
控制CPI也十分簡單,只要不斷打壓“豬週期”、“蔬菜週期”就足夠了。但和民衆的整體生活現狀比起來,CPI並不能充分反映真實的生活成本。
再者,持續了24個月的負利率現在雖然結束了,但就貨幣的購買力而言,仍然存在貨幣貶值的危險。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今年的廣義貨幣增速定爲14%,較之前幾年回落不少,但是這意味着要新增將近12萬億的貨幣投放量,在外匯佔款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新增貸款至少需要維持8萬億元。有着如此高的新增貨幣量的前提,縱使沒有負利率問題,貨幣實際購買力也會下降。
理論上說,近些年過度超發的貨幣,並未大量作用於CPI之上,但是這些貨幣仍然以各種形式遊離於經濟系統。不斷上揚的房價,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的被炒作,各種資產價格泡沫的成形,無一不在變相地侵蝕着貨幣價值。
顯然,貨幣貶值的風險,並不會因爲所謂的負利率結束而告結,而且持續多年的低利率環境,央行一直沒能有效動用加息工具,只是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便宜錢”助長了地方政府和國企的花錢衝動,而中小企業卻生存艱難。
於是,伴隨着貨幣規模的高速增長,在廉價資金時代只能進一步把勤勞善良的儲戶、小有成就的老闆轉化爲投機者。爲了規避貨幣貶值,縱使是過往那些風險厭惡者也走向投機之路,製造各種泡沫。對短期收益的普遍貪婪,讓社會氛圍顯得浮躁不堪。
要彌補儲戶長達兩年的負利率損失,就有上調利息的需要;而考慮到實體經濟的困難,又有縮小息差和將資金導向優質中小企業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既照顧到儲戶存款保值,又顧及實體經濟,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銀行瘦身,結束銀行扭曲的長期暴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