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題記
我們互不信任,並不是因爲我們都有武裝;我們都有武裝,是因爲我們互不信任。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
不少網友還記得5年前的一張照片:醫生護士身穿白大褂,頭戴鋼盔,在上班。這張照片不但使深圳市龍崗區山廈醫院一夜成名,更引發一場關於醫患關係的討論。
當然,討論最後不了了之。
近日,東莞市政府出臺文件,要求“醫院保衛室可適當配備短棍、長棍(可製成魚叉狀)、催淚噴霧劑等帶有攻擊性的裝備以及防刺背心等,以供危急情況下使用”。
以救死扶傷爲宗旨的醫院,要配備“攻擊性”裝備?這中間的對比實在過於強烈,該文件理所當然地引起爭議。
與網友幾乎“一邊倒”的反對與質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莞市衛生局旗幟鮮明地公開表態“贊成和支持”。在醫療系統內部,該文件也獲得了大量認同。
從戴鋼盔上班的“被動防禦”,到醫院配備“攻擊性裝備”,這個由防禦向進攻的變化,凸顯了政府、醫療機構乃至公衆對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的無奈。
在要求醫院配備“攻擊性裝備”的同時,東莞市衛生局的另一番努力,卻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
那就是,該局面對醫療糾紛數量持續上升的局面,即將啓動全面調研,努力推動儘快成立第三方的醫患糾紛調處中心。
一文一武,一治標,一治本。顯然,東莞市及該市衛生部門面對醫患關係緊張,還是準備有所作爲的。上述兩個步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可以看作改善醫患關係、重構醫患信任的一種努力。
這種嘗試背後的考量是什麼?其結果又會如何?
手無寸鐵的醫生,怎樣面對歹徒的砍刀?
醫院配備“攻擊性裝備”,一則保護其他患者來醫院就診的安全,同時也可以給醫生一個安全工作環境,對那些有意擾亂醫院秩序的人,也能起到威懾作用。
上述“醫院可配備攻擊性裝備”的文件,是東莞市政府在今年2月出臺的,名爲《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醫療機構安全保衛工作的實施意見》。
該文件還允許醫院自設警務室,由轄區派出所派駐民警協助調處醫患矛盾糾紛。
實際上,東莞已經有23家醫院設立了警務室。
東莞市衛生主管部門在最近一次公開採訪中,對上述措施給予了肯定和支持。
市衛生局副局長林衛平說,出臺這一文件的背景,是去年“8·16”長安醫院事件。
去年8月16日下午,因面部痙攣到長安醫院就診的犯罪嫌疑人盧某,因病情未見好轉對醫生懷恨在心,將接診醫生劉志霖砍傷致死,另一醫生尹某出面制止時,也被其砍至重傷。
林衛平說,從這件事看,有必要對保證醫院的正常秩序採取一些措施。
他認爲,醫院配備“攻擊性裝備”,一則保護其他患者來醫院就診的安全,同時也可以給醫生一個安全工作環境,對那些有意擾亂醫院秩序的人,也能起到威懾作用。
他說:“醫院也是一個公共場所,所以,它的安保配備和工廠、商場的要求是一樣的。”
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周子權這樣描述當前的醫院秩序:處理醫療糾紛主要有三條合法途徑,分別是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衛生行政機關調解和人民法院訴訟。
但是,不少“醫鬧”多表現爲設置靈臺、組織人打砸醫院設施,甚至人身傷害。
他說:“如果要保證正常的醫療秩序,這些措施都是應該的。”
面對質疑,市衛生局另一負責人說,要求醫院配備這些裝備,並不是爲了對付患者,而是爲了對付不法分子。
雖然沒有人相信醫院的裝備是爲了對付患者,但東莞市政府的上述文件,仍然引發較大爭議。
(來源:南方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