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謠言這顆“毒瘤”也由此滋生。網絡謠言爲什麼難管控?謠言出現時,政府該怎麼作爲?
僅靠自律難有考證
【網友聲音】新華網網友“一花一世界”說,光去年就有“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少林方丈嫖娼被抓”“金庸逝世”等等網絡謠言,該管管了!
【代表委員評議】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法院副院長李漢宇說,由於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言的自由性和互聯網交流工具的多樣性,以及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性,造成網絡謠言難辨別、難追溯、難防控。
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說,目前針對網上虛假信息的管理尚缺乏長效機制,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手段管理網絡信息。
面對謠言不能迴避
【網友聲音】網友“三界外id”說:爲什麼有謠言?你不說,其他人就說;其他人說,就會亂說。
【代表委員評議】全國政協委員、欽州市政協教科文衛主任張小玲說,現在傳播廣的謠言多與收入差距、官員腐敗、官民衝突等話題有關,“問題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謠言,而是他們在事實真相不明確時,就可能選擇相信謠言。”
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束曉梅說,一有事故發生,一些部門第一反應通常是封鎖消息,但這樣往往會陷入被動境地。封鎖消息,謠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網絡闢謠考驗智慧
【網友聲音】網友“qetuo”說,有些闢謠像是給謠言添油加料。
【代表委員評議】作爲貴州省黔西南州州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陳鳴明在工作中會碰到一些處理網絡謠言的案例。他告訴記者,現在確實出現一種趨勢,在網絡上出現謠言時,政府部門或者專家學者出面闢謠,但並未明顯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李漢宇委員說,這種現象與闢謠言辭含糊甚至自相矛盾等原因有關,主要是不能滿足急於知道真相的羣衆的要求。首先,闢謠內容簡單,缺乏說服力,無助於謠言及時破除。其次,闢謠語言呆板冰冷,過於形式化,沒有貼近性及親和力,缺乏讓羣衆信任的實際內容。據新華社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