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直到發言那一刻,趙林中放棄了已經修改過6遍的稿子。他決定刪掉那些日常的客套話,直奔主題。
比如,他想過誇讚溫總理的報告“很好”或“比較好”,最後他用了“好”。
他強調說,報告做得很好沒有用,“關鍵是看你能不能真正落到實處”。
“這個話有的人不敢講。”他說。
59歲的趙林中是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浙江省統計學會副會長,也是諸暨市這個110多萬人口的縣級市裏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在發言中主要提出希望政府“加快推進改革,支持發展實業”,這是他平時就想好的。3月2日來到北京之後,他把日常的思考整理成文,前後修改了6遍。
直到3月5日下午,浙江代表團的大會發言前最後一分鐘,他刪掉了“我國的經濟運行極不平凡……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等120餘字的“讚歌”。
他直接拿着“改得亂七八糟”的發言稿進了會場。在場的人大代表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啓德等。
在會上,趙林中是第三位發言人。會議召集人提醒說,每位代表只有8分鐘發言時間,主題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企業家不要去彙報自己企業的情況,市長們也不要彙報過去一年取得了什麼政績。
然而並非所有代表都能做到這一點。記者在人代會上不止一次注意到,有些代表將“審報告”變成了“作彙報”。一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說:“歡迎各位尊敬的領導、各位代表常去我們那裏,讓我們的幸福生活沐浴在領導的關心和代表的關懷中。”
3月9日,在山東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聽到地方官員要“彙報”工作,當場勸對方“另外找時間”。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政協副主席範誼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形容,開大會時,有些代表會把自己的思想包起來,就像“戴了一頂很大的帽子,或者穿了一件很長的衣服”,開場先講大段客套話,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199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趙林中說,人大代表們有兩種心態:不讓大會發言的時候有種失落,讓發言的時候又要“很動腦筋”。文字上要好好推敲,不能超時,一旦超時,“別人背後要罵了”。
而這些發言又不能信口開河,必須有理有據。截至2012年,趙林中代表已經提交和參與提交議案、建議、意見1100多件,他表示,這些智慧來自民間。
“就像你們新聞記者正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代表也要下基層、轉作風”,他說。
在連續三屆履職經歷中,趙林中見過不少前來聽會的領導人。他發現,“很大的領導也喜歡聽基層的聲音”。
同時,他也承認,在兩會議事廳裏,真話怎麼表達“要講藝術”,不能都是“赤裸裸的”。(記者張國崔麗付雁南)
(來源: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