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昨天從濱海新區農業局瞭解到,今年濱海新區將在漢沽大神堂投放人工魚礁2500個,形成1.04平方公里的“海底牧場”,以加快海洋生態的修復,實現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瞭解,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海洋和海岸工程建設佔用灘塗等原因,海洋的自淨能力減弱,漁業資源量銳減,沿海魚類資源向小型化、低質化方向演變的趨勢逐步加重。對此,除伏季休漁、人工放流增殖外,設置人工漁礁培育漁業資源等是國際公認的改善海洋生態的方法。把特製的水泥構件沉到海底,以營造出小型海洋人工生態系統,爲魚類等生物提供索餌、繁殖、生長、發育的場所。
據介紹,今年投放的2500個人工漁礁均爲鋼筋混凝土結構,形狀除了圓形、方形,還有梯形等多種形狀,每個礁體最輕的也有一兩噸,重的達七八噸,礁體體積在1立方米至2立方米之間,每個礁體中間都有很大的方圓或多邊形孔洞,方便魚兒鑽入孔洞遊玩或貝類附着。
爲配合人工魚礁的投放,今年濱海新區將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將放流毛蚶苗1000萬粒,半滑舌鰨魚苗10萬尾,東方對蝦苗6億尾。同時,市水產局還將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開展鼠尾草和羊棲菜等海藻的規模化移植,以降低氮、磷元素含量及海水的富營養化程度,避免發生赤潮導致貝類死亡,併爲海蔘等海洋生物提供餌料和天然的避敵、產卵場所。(記者劉長海實習生鄭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