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金華市公交公司某車隊用“豪車辨識圖”教司機識別豪車,工作人員表示,這是爲避免天價賠償,“看到豪車撞不起,那只有躲得起了。”(3月21日浙江在線)
常言說,“惹不起還躲不起?”可往哪裏躲?如果躲那撞不起的豪車成爲第一選擇或唯一選擇,那麼,可能躲到沒人的地方,也可能是躲到有人的地方;“人命沒有豪車值錢”,道路上的衆生,豈不要成爲豪車的“替身”?
兩會上剛剛討論過“撞豪車不如撞人”的扭曲而又是現實的邏輯現象,現在又來了公交車“躲豪車”的培訓。最終結果爲:大家把路權一律“禮讓”給豪車,大家以“互撞”來相互轉嫁、分解本來是豪車製造的環境風險?這是何等的悲哀!
豪車的路權“被升級”,非道路和社會規則決定,而是“價值法則”自動作用的結果,本質上說,是經濟社會中富有者通吃法則的生動體現。這實際上與叢林法則一脈相承——財富實力成了“拳頭”而不怒自威,弱者自動避讓、甘拜下風。
撞豪車、賠不起的社會矛盾和悲劇越來越多,“撞不起”的恐怖日漸濃厚,一次次引發輿論潮水;兩會上也有業界代表提交相關議案。立法層面並未出現公衆輿論預期的迴應,至少是未見公開回應。
法制是終結叢林法則的第一利器,也是市場機制不可或缺的調節力量和仲裁者,解脫困境的首選,仍寄望於法制,以法制力量終結強者通吃、弱者相殘的不公平局面。已經到了立法與另類規則賽跑的時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