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老胡說法
當前,一些人在利益驅使下,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地弄虛作假、欺騙撒謊,嚴重敗壞社會風氣,危害社會秩序,使人防不勝防,令人深惡痛絕。
弄虛作假、欺騙撒謊的動機和形式可說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但大多是爲了獲取不法利益。因此,很多弄虛作假、欺騙撒謊行爲已經不僅僅是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問題,而是構成了民事欺詐和詐騙犯罪。民事欺詐導致民事行爲無效,詐騙犯罪則必然受到刑事處罰,最後的結果都是落了個名利雙失。
詐騙犯罪在我國刑法裏也有金融詐騙和一般詐騙之分,兩者侵犯的客體不同,損害的法益有別,量刑的幅度也不盡相同。本期案苑版的案例中,當事人大多采取虛構、冒充某種身份或資格的手法騙取非法利益,屬於一般詐騙,雖然數額不算巨大,但危害卻不容小覷。依據詐騙數額的多少和社會危害的大小,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對詐騙犯罪的量刑幅度作了不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從本期案苑版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騙子們之所以屢屢得手,表明我們在監管和審查方面還存在漏洞,需要不斷完善和嚴密。同時也提醒每一個公民,要妥善保管和依法使用自己的資格和身份證明,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胡勇)
虛假購物申報家電下鄉
臧某作爲某家電公司的主管會計,與某品牌家電公司業務員楊某(另案處理)合謀,利用以往顧客留下的家電下鄉產品農戶身份資料,經過複印,再按照正常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申報補貼程序,開票、填寫申請表,並附上家電下鄉產品標誌卡,裝訂好後與其他正常申報資料一起報到當地財政部門審批。得逞後,臧某通過網銀轉賬,與楊某分成。
作爲臧某同事的董某發現異常後,未向公司彙報,而是接受了臧某的“封口費”。至案發,臧某等共騙取國家家電下鄉補貼資金15萬餘元,其中董某參與騙取國家家電下鄉補貼資金9萬餘元,非法獲利1萬餘元,餘款被臧某和楊某瓜分。
河南省項城市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爲,臧某、董某的行爲均已構成詐騙罪,法院一審判處臧某有期徒刑六年零九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判處董某有期徒刑兩年零一個月,緩刑三年,並處罰金5000元。 (於揚)
仿造材料騙領社會低保
利用職權之便,利用假材料幫人辦理低保,不僅砸了“飯碗”,還爲此獲了刑。
陳某在擔任某街道社會事務科長期間,夥同社區低保專幹齊某,將不符合社會低保條件的陳某母親辦成低保戶,共計騙領了社會最低生活保障金12916元,由陳某佔爲己有。
此後,陳某又同樣爲邵某的丈夫辦理了低保,騙領最低生活保障金8526元,這些錢由邵某佔有。邵某被另案處理。
法院經審理認爲陳某、齊某利用職務便利,侵吞公款,構成貪污罪。鑑於兩被告人自願認罪,全部退贓,法院對陳某從輕處罰,齊某犯罪情節輕微,可免予刑事處罰。據此,法院一審以貪污罪判處陳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齊某免予刑事處罰。宣判後,兩人均表示服判。 (靜河)
編造簡歷應聘外企經理
財務經理因簡歷造假被解聘,她不服公司這一做法提起訴訟。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後,一審判決簡歷造假,公司可以解聘。
吳女士與上海一家外企公司簽訂了爲期3年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她擔任公司財務經理。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公司因她在入職簡歷中“編造虛假信息、隱瞞真實信息”單方解除了與她的勞動合同。吳女士提出仲裁申請但未得到支持。她轉而訴至法院,要求解決。
法院審理後認爲,吳女士在不具有本科學歷、不擁有CPA證書的情況下,在職位申請表及簡歷中虛構學歷及資格證書,在這種情況下籤訂的勞動合同應屬無效,公司可以解除。 (富心振徐亢美)
掮客攬案自稱法官哥們
2008年,浙江省富陽市法院判決蔣某賠償葉女士90餘萬元。鑑於蔣某外逃,法院將他的住房查封,但因其高齡母親居住在房屋中而無法順利執行。葉女士因不懂民事訴訟的程序,總懷疑是對方“上頭有人”才使案件執行不下去,擔心自己的權利可能實現不了。
一天,葉女士偶識自稱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邱某,邱聲稱“法院的某某院長跟我非常要好”。葉女士信以爲真,先後給了邱某3.2萬元“活動經費”,讓其幫忙疏通關係。然而,相關案子仍然遲遲沒有執行,一再追問下,葉女士發現邱某原來是個騙子,便向警方報案。隨後,邱某主動投案自首,邱某的家屬主動退賠2.8萬元,並獲得葉女士的諒解。
庭審中,邱某對公訴機關起訴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認罪態度較好。但法院鑑於他在1990年、1996年曾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此次再犯屬於屢教不改,不能適用緩刑,據此,法院以詐騙罪判處邱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何芳芳富法)
借證辦卡賣給詐騙團伙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間,劉某爲了獲得一己私利,編造各種理由騙取朋友張某、劉某、李某等人的身份證,繼而以朋友之名向銀行申領信用卡。得手後,劉某以每張150元至300元不等的價格販賣給許某等詐騙團伙。朋友發現後,向警方報案,劉某被抓。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審理後認爲,劉某以非法牟利爲目的,向他人出售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6張,其行爲已構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鑑於劉某歸案後認罪態度較好,可以從輕處罰,但其所出售的信用卡被他人用於詐騙活動,造成多人財物被騙的危害後果,應酌情從重處罰。
據此,法院判決被告人劉某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張冠軍思法)
爲父治病冒用叔叔社保
2009年9月20日,章某的父親因患腦溢血,到新昌縣人民醫院治療。章某家境一般,其父親也一直未辦理相關社會保險,章某便想用他人的社保卡爲父親支付醫療費。隨後,章某找到其叔叔,借來叔叔的身份證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卡,並用叔叔的名字,給父親辦理了住院手續。
同年10月25日,章某的父親出院,共花去治療費37000餘元,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卡報銷了13359元。然而,社保部門在審查時發現了問題,向警方報案,章某事後立即歸還了全部報銷款。
浙江省新昌縣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後,以詐騙罪判處章某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6000元。 (王曉宏王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