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俄羅斯科學家指出,北極冰層增減週期顯示,全球持續變暖是“神話”,根據當前氣候週期趨勢,本世紀末地球將進入全球性寒冷階段。
據埃菲社報道,俄羅斯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北極冰層週期性增加和減少,相應的出現氣候變暖階段後將進入氣候變冷階段。俄羅斯科學院自然科學學者尼古拉·多佈列佐夫說:“2007年北極冰層最少,2008年至2011年期間冰層重新增多,2012年看似也將延續這個趨勢。北極的冬天已經變得更加寒冷。顯然全球繼續變暖將成爲神話。”他指出,到本世紀末地球將開始全球變冷期而不是變暖期,這是最新預測。
多佈列佐夫還強調,爲了讓預測更準確,應在北極地區建立綜合性觀察網。他說:“北極不僅是‘氣候爐竈’,而且還是地球上(對氣候)最敏感的地方,無論是全球變冷還是全球變暖,它受到的影響都更爲顯著。”
此外,最新研究顯示,中世紀時期整個星球變暖,對目前全球變暖的原因和影響的理論提出了質疑。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稱,紐約州錫拉丘茲大學地球化學家陸尊禮帶領一組科學家發現,與目前的“一致看法”相反,約在500至1000年的“中世紀暖期”並非僅僅侷限於歐洲。實際上,它一直延伸到南極洲。這意味着,在沒有人類二氧化碳排放的時期,地球已經經歷過全球變暖了。
目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爲,中世紀暖期僅限於歐洲,因此我們目前經歷的變暖是人爲現象。不過,陸教授認爲這並非事實,證據在一種被稱爲“ikaite”的水合碳酸鈣礦物中,ikaite在冰冷的水中形成。“ikaite是石灰岩的冰凍形式,”陸教授表示,“其結晶只在冰凍條件下才是穩定的,實際上在室溫下會融化。”
陸教授的研究小組的發現首次證實了ikaite是研究過去氣候條件的可靠方式,人們發現讓這種結晶結構結合在一起的水(被稱爲結合水)捕捉了結晶形成時的溫度信息。他們通過研究結晶中的重氧同位素數量推斷出這個結果,在寒冷時期重氧數多,溫暖時期少。
“我們證明了北歐氣候情況影響了南極洲的氣候條件,”陸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的很高興弄清楚瞭如何通過這種特定的礦石獲得氣候信息。”(參考消息網)
(來源:新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