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記者迎着春日的陽光走進南開大學。南開校花西府海棠被翠色慾滴的枝芽所裝點,學子們在校園裏讀書、散步、打籃球……校園裏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讓記者感受到平安、和諧的氣氛撲面而來。
來自內蒙古的本科生吳凡對記者說:“早就聽說天津治安好,考入南開大學後,有了切身感受,社會平安,校園安全,這裏就是我第二個家。”
創建“平安高校”,營造和諧大家庭
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在大學這個大家庭裏生活得平安快樂,是家長們的心願,更是市公安局一直以來的工作追求。爲此,市公安局協同市教委等單位、部門積極探索推進“平安高校”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2006年,市公安局在全國率先開展“平安高校”創建活動,確立了從完善高校平安建設入手,創新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變被動管理方式爲主動服務式管理模式,營造了高校良好的治安秩序。
“平安高校”建設中,市公安局大力推進“警防、技防、民防”爲主的校園“三張網”建設,維護了本市高校內部治安環境的和諧有序。至2009年,首批實施“平安高校”建設的23所大學校園全部實現了監控系統安裝率100%,校園重點部位防盜報警裝置安裝率100%的工作目標;在面積超過500畝的高校配備了專用巡邏車,巡控力量實行24小時校區巡邏;在各高校活躍着近萬名大學生“平安高校”志願者,參加到校園巡邏、防範宣傳中。這23所大學全部被授予“平安高校”稱號。目前,其他高校也陸續被納入市公安局管理,“平安高校”建設將在本市大學校園中全面深入推進。因爲有了廣大師生在內的各方力量的積極參與,“平安高校”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對高校師生隨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師生對校園治安的滿意度達到96.3%。
機制保障、預警爲先、防範爲重、綜合治理
在深入推進“平安高校”建設過程中,從市公安局、市教委聯合制定的“‘平安高校’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到具體的實踐操作,無不貫穿着機制保障、預警爲先、防範爲重、綜合治理的工作理念。
爲有效預防各類案件的發生,高校內建立了以民警、高校保衛幹部、學生治安員爲主體,依託各種技防設施形成聯動的預警網絡,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及時發現線索和迅速反饋信息的預警作用。
在防範措施上,各高校組建了訓練有素的專職防控隊伍,在校生達到萬人以上的高校及地處偏遠的校區都配備了校園巡邏車,強大的防控力度有效地擠壓違法犯罪空間,減少了各類案件的發生。
財經大學保衛處處長徐清波向記者介紹說,市公安局文保處聯合財經大學在校園建立了集指揮、協調、服務爲一體的校園“110”中心和校園巡邏車,涵蓋了校園24小時巡視、接受校園安全報警、先期處置和服務師生求助等校園安全各方面內容,使維護校園安全和服務師生的觸角延伸到了校園各個角落。
“平安高校”建設是穩定工程和民心工程,更是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系統工程。市公安局依託“平安高校”建設這一載體,形成了集公安、教育、綜治等各部門爲一體的集合作戰體,變公安一家“包打天下”爲各部門的聯動配合,迴應了新形勢下高校平安建設的新要求,滿足了廣大師生的新期待。
積小平安爲大平安,“平安高校”助推平安天津
高校被稱爲“不設防的象牙塔”,無論是在現實環境還是在思想領域都與社會有着較高的融合度,加之離開父母呵護的大學生初入社會,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都較弱,因此,一旦發生問題,受影響的不僅是學生本人和高校本身,還會影響到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爲此,市公安局黨委始終將“平安高校”建設置於平安天津建設之中,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渠道,努力實現高校平安、社會和諧的工作目標。
市公安局領導在經常性深入高校走訪調研的同時,還定期與高校校長及師生代表座談,聽取對“平安高校”建設的意見建議,解決師生反映集中的治安問題和實際困難。近五年來,共出動警力2萬餘人次,檢查高校周邊網吧390家,停業整頓網吧10家,取締“黑網吧”6家;查處高校周邊各類交通違法行爲2.8萬起,施劃網狀線363個;督促整改各類安全隱患2587件;清理高校周邊小商販374人次;妥善化解高校內部不安定因素79件,有效淨化了高校及周邊的治安環境,有力維護了社會整體治安的穩定。
“平安高校”建設作爲本市公安機關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一次新的嘗試,以其創新的工作理念、紮實的工作措施、優異的工作成績,在維護社會穩定,推進平安天津、法制天津、和諧天津的進程中打造了一項平安品牌工程。師生參與、各方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模式不僅創造了高校的平安,也形成了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