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一羣普通的80後和90後,年輕和朝氣是他們共同的標籤,這是一羣特別的80後和90後,身披橄欖綠,消防兵的身份賦予他們與同齡人不一樣的使命和責任。
然而,這羣年輕士兵,還有更加不同尋常的另一重身份。
他們,是消防隊伍裏的“活雷鋒”,在雷鋒離開50年後的今天,依然默默無聞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雷鋒精神,展現出自己的光彩。
牛延峯
現實版“許三多”
牛延峯:1989年生,消防班長,武警下士警銜,共產黨員。2010年被支隊評爲優秀士兵,多次被金華消防支隊及大隊嘉獎。
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鑽”勁,使自己成爲工作的內行。這就是雷鋒精神中的“釘子”精神。
而在東陽市公安局消防大隊的牛延峯看來,釘子精神,就是擠時間學習,訓練時自我加壓,力爭做到最好,像極了某位家喻戶曉的解放軍戰士,被戰友們親切稱爲現實版“許三多”。
2007年12月,東陽市公安局消防大隊來了一批新戰士。這其中,就有來自山東濱州農村的牛延峯。
對牛延峯來說,參軍入伍,不僅是個人的夢想和榮譽,更是一家人希望的承載。“進部隊就要好好發展,取得成績。”這成了牛延峯心底最實在最迫切的願望。
可是入伍第一天,牛延峯就體會了艱難,“剛開始我的體能和軍事業務素質很不行,單槓引體向上只能拉四五個,長跑更是老大難。”
事實上,在山東農村老家,牛延峯的體質還算不錯,可是一來到金華,和戰友一比,相形見絀之下,這個1.78米的大男子漢,心裏的那個壓力已經不是一般大。
“不怪戰友太給力,只從自身找原因。”牛延峯認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和弱點,向老班長請教,有針對性地列下了一個“宏偉”的計劃。
在牛延峯的“崛起”計劃書上,記者看到:中飯後,練30分鐘的槓鈴深蹲;晚飯後,沿訓練場練半個小時的蛙跳;就寢前,單槓引體向上做3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共做兩組。
如此誇張的訓練運動量,“壓榨”的不僅僅是牛延峯的汗水和體力,也留下了牛延峯的堅持和不懈,每天2個多小時的額外訓練計劃,他堅持的不是一兩天。
當有人問牛延峯苦不苦的時候,他會靦腆地笑笑:“其實我想的是我現在每天的飯量更大了,吃得多當然應該乾的更多。”
也是在牛延峯的帶領下,不服輸的消防隊員們掀起了一股加練的風潮,而發起者牛延峯自己的訓練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良好的體魄和紮實的基本功也造就了火場上牛延峯堅定勇敢的身影,據東陽市消防大隊排長湯振坤介紹,牛延峯入伍4年來,共投入滅火戰鬥1000多起,僅他一個人就成功救出被困人員100人。
牛延峯這個現實版的“許三多”,正在用釘子般的精神,在自己的紅門生涯中一步一個腳印地抒寫樸實而又閃亮的軍旅人生。
鄒甯浩
2000元一片愛心
鄒甯浩:1987年生,消防宣傳報道員,武警中士警銜,浙江武義人。2012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被金華市公安局消防支隊記三等功一次。被錢江晚報評爲2011年優秀通訊員。
一個是消防隊伍裏的年輕戰士,一個是生活在金華鄉村的普通女孩,原本並沒有任何交集的他們,因爲一份溫暖的助人愛心,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在雷鋒離開的日子裏,這位年輕的助人者正在用自己的行爲,踐行着“助人爲樂”的雷鋒精神。
一年前,浙江省金華市金華消防支隊的鄒甯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個叫莊晨玲的初中女生髮帖,求網友救救白血病的父親。而她的求助很特別,不需要大家捐贈,只求大家能夠把五六畝地種的桃子給摘了,換取治病的醫療費。
當看到這個報道時,鄒甯浩也很想爲莊家做一點貢獻,想着自己消防出身,摘桃子這活,肯定不在話下。可是當他想報名參加時,發現熱心的網友,早已經把桃子摘完了,還留了一筆錢給莊晨玲的爸爸莊曉華治病。
一年過去了,鄒甯浩還是有些惦記從未謀面的這家人,今年他們的桃子有人摘嗎,能賣出個好價錢嗎,家裏日子還能過嗎?多方打聽,才知道,莊曉華家的桃園荒廢了,雖然人已經出院,但是家裏的日子緊巴巴。
3月5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日,消防支隊每年在這時總會向有需要幫助的人捐贈一些錢物,這也觸動了早已在他心頭縈繞的念頭,爲何不將當年的想法落實呢?
“我想盡自己的努力去真的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以自己個人的身份。”鄒甯浩說,於是拿着2月份的2000元工資,帶着一些文具,他去了莊曉華的家。
莊曉華的家在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上留莊村,房子還是90年代造的,一直沒有翻新過。二樓的陽臺上還有碩大的蜘蛛網。自從得病後,莊曉華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上個坡都覺得累。家裏的收入僅靠慈善總會和政府補貼,以及妻子打零工維持。而藥物的費用每個月都要2000多,聽說4月1日漲價要3000了,這讓負債累累的家更雪上加霜了。“還好孩子們讀書都很爭氣,只希望他們不要爲我的病所拖累,希望女兒今年能考上個好高中。”莊曉華有氣無力的說。
鄒甯浩聽後有些酸楚,在給了莊曉華帶來錢物後表示,“這只是一點心意,如果後面孩子讀書有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暑假了也可以讓孩子到消防大隊來玩。你們也要多保重身體。”、
“今天只是個開始,我想未來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雷鋒精神可以不只是說說,而是落到了實處。”
龔新憲
艱苦奮鬥不息
龔新憲:1982年生,浙江義烏上溪鎮五塘村人,曾榮獲4次三等功,浙江省“十佳優秀士官”、浙江省“十佳攻堅隊員”、浙江省消防部隊“優秀共產黨員”。
雷鋒出身貧苦,走近過死亡邊緣的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
而對金華消防來說,“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雷鋒精神已經不是一種要求,可以說,已經成了他們的性格和習慣,下面舉例說明。
很小的時候,龔新憲就夢想成爲一名解放軍戰士,當年紀追逐上現實,他毅然參軍入伍,成了寧波餘姚市公安局消防大隊的一名消防戰士。
“母親反對我參軍,我離家的時候她都沒來送我。”說起這個,龔新憲微微失落。
龔新憲的母親是明白人,她知道部隊很苦,怕累了她親愛的兒,這點她已經不止一次地告訴孩子。可是,這不但沒有澆熄龔新憲參軍的心理,反而堅定了他的信念,他說,“我不怕苦,因爲參軍就是想鍛鍊自己!”
入伍以後的2009年,龔新憲被分配到磐安縣公安局消防大隊。當時那裏的老營房很舊,屋外面一下大雨,房子裏面就下小雨。
面對這樣的環境,領導深怕龔新憲心裏有想法,特意找他做思想工作,沒想到他早就已經自己做通了,“在老營房睡覺,沒有蚊子,夏天都用不到蚊帳。”樂觀的龔新憲這樣告訴記者。
念及父母身體不好,龔新憲就每月給二老1000元錢,每到逢年過節,龔新憲還會主動孝敬長輩。因爲這樣,他至今還沒有足夠的錢買房買車,連自己的妻子,都還住在父母家的房子裏。
“再過幾個月,我就要當爸爸了。”採訪結束,龔新憲告訴記者這樣一個好消息。龔新憲每隔兩個星期回一趟家,每次單程就要用4個小時,倒3次公交車。對於這一切,他無怨無悔,“爲了他們,我想我寧願艱苦一些。”說起這話,龔新憲的臉上忍不住浮出笑意。
本報通訊員週一浪本報記者胡倩周勤
實習生傅穎傑文/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