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井岡山到延安,從西柏坡到北京,80多年來,衛戍警衛部隊始終守衛在黨中央、中央軍委身邊,忠貞不渝、恪盡職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衛戍警衛文化。點擊這一特色文化的關鍵詞,感慨油然而生。
關鍵詞:特別忠誠
紅色傳統孕育衛士美德
2006年,周波入伍來到北京衛戍區某防化連。第一次到圖書館,他借閱了一本《北京衛戍區英模譜》。忠誠的警衛戰士胡昌寶、一級警衛英雄賀福祥、共和國衛士劉加林……一個個英模故事震撼着新兵周波的心靈。
兩年後的冬天,氣溫只有零下5攝氏度。周波在部隊靶場執行警戒任務時,遇見兩名兒童不慎落入池塘冰窟。危急關頭,他和戰友奮不顧身跳入水中,一起救出落水兒童,自己壯烈犧牲。
“紅色傳統是部隊的‘傳家寶’!”據衛戍區領導介紹,爲更好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紅色營養,近年來,他們組織人員對部隊歷史進行了收集整理,共編纂軍事志19部、軍事年鑑26卷,撰寫各種傳記6部、回憶史料6篇,徵編烈士英模名錄86篇,組織完善了師團史館、榮譽室,建起網上軍史館、榮譽冊。在衛戍警衛部隊光榮傳統的薰陶下,一代代官兵實現了從社會普通青年到忠誠警衛戰士的人生轉變。
關鍵詞:特別過硬
精武氛圍催生核心能力
三軍儀仗大隊執行隊長李強,來自資產百萬的富裕家庭,入伍前從不知道“苦”的滋味。
來到儀仗大隊後,李強參觀榮譽室、觀看《軍旅標兵》紀錄片、吟唱《十字歌》……受“儀仗重於生命,事業高於青春”精神的感染,他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踢正步,相當於走了5個兩萬五千里長徵;練口令,一年下來,僅潤喉片就吃了2000多粒;練軍刀禮,一年時間更換被血浸染的白手套200多副……
“衛戍區使命特殊、任務艱鉅,只有大力營造精武氛圍、催生精武精神,提升戰鬥力纔有不竭的動力。”北京衛戍區領導如是說。
一個典型,一面旗幟。衛戍區注重挖掘身邊的“精武標兵”“技術能手”,通過公佈光榮榜、佩戴光榮花、印發事蹟材料、開展巡迴報告和文藝演出等形式,大力宣傳標兵的先進事蹟,在部隊營造出學標兵、當標兵的濃厚氛圍。
關鍵詞:特別穩定
安全意識塑造放心形象
今年2月,“安全管理經驗大家談”主題報告會在衛戍區某裝甲團舉行。來自該團的10位連主官輪番登臺,結合所見所聞所思激情演講。某“一等功連”連長房建勇作完《想周全才能保安全,講道理才能好管理》的經驗報告,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
抓安全貴在平時。他們廣泛開展“百日安全評比競賽”活動,通過張貼安全標語、樹立倒計時牌,增強官兵抓安全的緊迫感;堅持出安全板報、演安全節目、拍安全DV,營造人人想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生動局面。
幾十年來,北京衛戍區始終把確保警衛目標絕對安全、確保自身安全、爲人民創造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作爲不懈追求,塑造了讓黨和人民放心的良好形象。用文化手段促進安全建設,就是他們不變的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