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修訂的《士官管理規定》提出士官是軍事人才的組成部分。《規定》出臺大半年來,廣州軍區某裝甲團修理連官兵圍繞“新定位”,量短長、校偏差,不斷取得新作爲,連隊被上級授予“模範修理連”稱號。
上篇擦亮慧眼助成才
“莫以出身論英雄”
【這人這事】本科學歷的直招士官覃航和高中學歷的中士趙明雖然“出身”不同,但在工作中互相取長補短,是一對好搭檔。
一次,一輛坦克火炮的炮管在實彈射擊後損壞。囿於無法看清內部情況,趙明提出針孔攝像的創意,兩人互相合作,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成功設計出一套整合了位移傳動系統和火炮檢測系統的“胃鏡”,解決了維修難題。目前兩人都擔任了副班長,並雙雙在師基礎課目大比武中奪冠。
【感言】李志(指導員):普通士官經驗豐富、勤奮踏實;大學生士官思維活躍、知識豐富。兩者互相取長補短,就能形成共同成長的“雙贏”局面。
“既要‘四兩撥千斤’,也要‘千斤撥四兩’”
【這人這事】上士於金涼是修理坦克底盤的“大拿”,平時“業務”最繁忙。去年10月,上級給連隊分配了一個去學院深造的名額,可當時於金涼所在排已有兩名技術骨幹在外訓場搞保障,人手非常緊張。在這種情況下,連隊黨支部還是同意派於金涼去學習。
【感言】張亞明(連長):人才也有保質期。現在武器裝備、知識結構更新快,如果不及時給人才“蓄能充電”,遲早會“江郎才盡”。相比於“四兩撥千斤”,“千斤撥四兩”更需要耐心和胸懷。近年來,支部先後把18名“臺柱子”及時送出去深造,爲連隊長遠發展蓄足了“後勁”。
下篇新定位更需新作爲
不怕別人“看低”,就怕自己“看輕”
【這人這事】四級軍士長任勇有一手“絕活”:閉上眼睛聽發動機聲音就能判斷故障原因。當初,只有初中學歷的他,立志要做坦克修理“專家”,卻受到別人“好意”相勸:你只是一個初中生,搞好分內事就行了,別去做“專家夢”了。任勇不信這個理,一門心思撲在專業鑽研上。去年底入選軍區“百名優秀士官”。
【感言】任勇(四級軍士長):學歷低,讓別人“看低”也在情理之中,但千萬別自己“看輕”自己。對自己要求嚴一點、標準高一點,最終你也會成爲真正的“軍事人才”。
“老本”不可靠進取無止境
【這人這事】火控修理班班長、上士王運福,是標準的“一專多能”型人才。精通各種輕武器修理,會駕駛至少兩種型號的坦克,當過某型戰車炮長、炮手。
然而,在一次緊急搶修演練中,王運福竟“掉了鏈子”。前不久,上級組織的一場“紅藍”對抗演練在某地域激戰正酣。突然,一輛步戰車因火控系統出了問題而“趴了窩”。王運福帶兩名搶修戰士迅速前去。因爲心理壓力大,王運福沒能順利完成任務。
【感言】王運福(上士):士官作爲軍事人才,不僅技術要過硬,各方面素質都要過硬,才能隨時接受戰場戰爭考驗。就這個層面上講,我必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進取無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