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湖南省湘潭市的一所中學因晚自習時意外停電,引發學生集體燒書、丟書、撕書。學生表示,這樣做是想把心裏積累很久的怨恨都發泄出來。湖南省教育廳2010年曾下發節假日補課禁令,但該校每週只有週日上午半天放假,學生說,這半天只能睡覺。記者調查發現,湘潭多家學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補課現象。
類似“毀書”的事情並不是新聞。每當高考結束,總有一些學生把各種教科書、教輔書等付之一炬或撕得粉碎,以宣泄被沉重課業壓抑已久的情緒。“毀書”所折射的,正是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壓力。
學生“減負”問題積重難返,成爲中國教育久治不愈的沉痾,這似乎已是不爭的現實。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曾深有感觸地說,確實,多年來我們的基礎教育違背了教育真諦,也違背了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有的學生一天只能睡5小時。“有一次我在一所學校調研,問學生,你們上了哪些課,最喜歡什麼課,是體育課還是科學技術課?這個學生像回答腦筋急轉彎一樣,說最喜歡下課。”
在前不久召開的湖北省教育工作會議上,面對臺下衆多教育局長,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感嘆:這麼多年來,包括他本人在內,一直在喊減負,但孩子們的書包始終沒有“輕”下來。他質問教育官員們:減負爲何減不下來?我們的管理部門是否也要負責任?
“減負”真的成了中國教育一道“無解”的難題嗎?其實不然!雖然說“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但關鍵在於明確:誰是破解這道難題的責任主體。
從社會反映強烈的違規補課問題來說,學校似乎是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主謀”,但是,管理和監督學校、規範辦學行爲,恰恰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儘管各地政府部門都爲減負出臺過多種文件,但是減負的當務之急,是徹底改變“乾打雷不下雨”的狀況,儘快使這些舉措落到實處,查處並嚴懲各種加重學生負擔的違規辦學行爲。如果各地政府部門能夠切實負起責任,做到令行禁止,至少可以把法定的節假日、休息日還給學生,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一點放鬆。
規範辦學行爲,政府責無旁貸。從這一點來說,各級政府正是解決減負這道難題的責任主體。正如《教育規劃綱要》所指出的,“各級政府要把減負作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如果政府部門能夠以規範辦學行爲爲抓手,真正有所作爲,不僅可以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升,而且能夠在應試教育的“重圍”中打開一個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