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週五下午,天津市人民醫院急診樓6樓生物治療中心內,一位患晚期腫瘤的70歲老人面色蒼白地躺在病牀上,在腫瘤科、心臟科、胸外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學科專家保駕下,成功提取了老人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送到實驗室中擴增繁殖培養,以期對抗正在吞噬老人心臟的日益猖獗的癌細胞,爲挽救老人生命創造了一線生機。
七位專家和護士們圍在病人的牀旁,悄無聲息地有條不紊地忙碌着,與各種搶救設備相互襯托,構成一幅動人的生命圖畫。據該院龐雁教授介紹,這位老人患肺癌兩年,前幾天老人呼吸越來越困難,影像學檢查發現,老人肺部的癌細胞已擴散侵犯到了心臟,吞噬着心包,造成心包積液、心臟功能嚴重不足、心衰。不控制住肆虐的癌細胞,老人的心臟很快會被完全吞噬停止跳動,但依照老人的身體狀況,放化療治療是無法承受的,即使是生物治療這種無痛苦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對於這樣的心衰病人也是被列爲禁忌症的。人民醫院積極發揮綜合醫院優勢,大膽突破醫療禁區,組織了腫瘤科、心臟科、胸外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爲老人會診。決定採取積極改善心臟功能,聯合應用先進的“自身免疫細胞療法”——腫瘤生物治療技術遏制癌細胞,挽救老人生命。
但是面對如此危重的病人,她怎樣能堅持一個多小時,順利從血液中提取免疫細胞呢?她能夠承受提取細胞過程中由於血容量和血流速度的變化,有可能導致的心臟負荷的改變嗎?她會因爲緊張出現心臟驟停嗎?病人在採血過程中一旦出現危險,怎樣組織搶救化險爲夷呢?一系列問題擺在了專家面前。
爲了延長老人的生命,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彙集到生物治療中心,各司其職,腫瘤專家和護理人員準備好提取免疫細胞的設施;胸外科心臟科專家密切觀察心電監護,隨時做好心外按摩和心包穿刺的準備;重症醫學科和急診科、麻醉科專家隨時監測病人生命體徵,在關鍵時刻伸出救援之手。一切都在專家組的預料之中。雖然險情環生,但是因爲有了專家團隊嚴防死守,救命的免疫細胞順利提取出來,不久後大量培養成功並再回輸到病人體內,用她自身的免疫細胞遏制腫瘤的生長。
據人民醫院醫務處張偉華處長介紹,目前大部分老年腫瘤患者都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隨着腫瘤進展其併發病也隨之加劇,這就需要醫院在診治腫瘤的同時充分考慮到病人整體身體狀況,規範治療腫瘤的同時,有效控制基礎病。近年來,人民醫院發揮綜合醫院優勢,針對有需求的病人,採用國際上先進的“多學科聯合會診”模式,屢屢突破醫療禁區,成功地爲多名被列爲腫瘤治療禁忌症的患者實施了有效的治療。醫院打破學科壁壘整合醫療資源,根據病情需要,由多學科專家組成診療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討論分析,根據患者病情及全身情況來爲每一位患者量身定製個體化診療方案,實現對每一位患者的規範化、最優化的診療。特別是針對病情複雜的腫瘤病人,由於綜合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發展方向,多學科協作團隊(MDT)治療模式是進行腫瘤綜合治療的組織保障,是實現腫瘤個體化綜合治療的有效形式。它需要多學科的參與及不同學科對腫瘤專業的共同認識,更需要學科間的團結協作。人民醫院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多學科聯合會診,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學科聯合的學術和專業優勢,對腫瘤病人的規範化、個體化治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效果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