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羊城晚報訊記者劉雲、實習生劉昕月報道: 4月8日在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著名高考心理專家王極盛教授爲200多名學生及來自全市各個中學的50多位教師進行了一場高考心理輔導講座。王教授認爲,高考生最大壓力源自家長。
上午8時30分,記者來到現場,雖然距離講座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已有百多名學生及老師到了現場。
王教授是中國著名心理學家、著名高考研究專家,也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他被媒體認爲是高考問題的研究權威,公認的中國高考心理指導第一人。
“不要以爲狀元的腦袋就比一般人大,大的是腦腫瘤,腦積水。他們也不是天才,和大家一樣。”風趣幽默的比喻讓同學和老師們笑開了懷,會場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
王極盛教授連續15年調查了500餘所中學,對400多名高考狀元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訪問過百名高考狀元家長。他發現,狀元和狀元家長看待問題的方法都既陽光又辯證。
他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有個女狀元,數學特別好,她的心理是:如果題目簡單,就算是考了滿分,也不高興。如果稍難一點,即便只有130分,也會十分開心。“因爲我終於在高考前,暴露了自己的問題”。而一位狀元父親也曾介紹說,面對模擬考試沒考好的孩子,他的態度是:你每次都考好了,還能進步嗎?
“中國考生的最大壓力,主要來源於家長。”王教授直言不諱地說:“每年高考,我都會到考場外去轉一轉。家長送學生上考場的情景,可謂具有中國特色。一次,我看到一個考生竟有9個家長送,一個對孩子說,你一定得成功;另一個又說,你可不能讓大家失望。如此一來,孩子們的壓力能不大嗎?”
最讓王教授震驚的是,山東一個高三畢業班的牆報上,這樣寫着:辛苦我一個,幸福三代人。
那如何纔是合格的畢業生家長呢?現場不少焦急的父母問到。王極盛真誠地說,孩子沒考好,別拉長臉,管好嘴巴,拒絕教訓。“作爲家長,要想孩子,不在乎輔導了幾門課,解答了幾道題,而是看是否有陽光辯證的心態,對孩子的影響是否正向。”
講座中,王教授向高考學子們解讀了高考的規律:“高考成功≈實力(科學文化素質)±心態(心理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作爲高考的硬件基礎不可或缺,但往往有很多家長或者老師忽略了學生心態問題。”王教授指出,中國的學生普遍壓力過大。調整心態十分重要。
現場,王教授也爲學子們列舉了調整心態的具體方法。
“有說有笑,嘻嘻哈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它們可以暗示、讓人模仿、容易感染。”王教授認爲,家長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的心態,甚至影響着學生的價值觀等。
劉雲、劉昕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