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盟峯會近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閉幕。菲律賓在峯會上強推南海問題,但並沒有得到東道主柬埔寨以及東盟其他國家的支持。柬埔寨首相洪森公開宣稱,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東盟“應爲中國的經濟發展感到高興”。日前柬埔寨和平與合作研究所執行理事萬納瑞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稱,中國崛起實際上在全球塑造“亞洲臉”,亞洲“是在與中國一起發展”。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中柬關係?
萬納瑞斯:美國近年宣佈重回亞洲,但是美國只選擇東南亞的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柬埔寨不是美國的重點。柬埔寨和中國有很近的雙邊關係,但有人批評柬埔寨和中國走得太近,甚至說“柬是中國在東南亞的代言人”。柬埔寨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我們和中國走得很近,並不是因爲中國命令我們做什麼,而是我們從國家利益出發,權衡民族情感和人民友誼,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的決定。中國是柬埔寨主要的合作伙伴。柬埔寨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我們認爲只有通過發展經濟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誰能給柬埔寨的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呢?中國。那爲什麼我們不和中國走得近一些呢?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中國在東南亞以及世界上的形象?
萬納瑞斯:20年前,亞洲很窮,歐美看不起亞洲人,我們沒有地位;現在,中國崛起強大了,也提升了亞洲的整體形象。我們和中國人一樣有長得差不多的臉。我現在去歐美國家,聽到的評論是:“亞洲人工作努力,有錢,可以出國旅遊!”實際上,中國在全球塑造了“亞洲臉”,亞洲是在與中國一起發展和前進。從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如今的世界金融危機來看,中國已擔負起領導角色,我們對此非常感激。中國是個巨大的經濟體。歐美國家都跑到中國開拓市場,中國是我們的近鄰,我們爲什麼要捨近求遠?中國也希望能重新聚焦於亞洲地區,爲長期穩定而創造一個亞洲市場。我們不能再依靠歐美,從最近兩次危機的教訓來看,我們必須依靠彼此。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的分歧?
萬納瑞斯:中國和東盟2002年就簽訂了《南海各方行爲宣言》,這是東盟相關國家和中國進行協商的出發點。宣言中擱置主權問題,因爲主權問題需要雙邊協商,主權問題不可能在東盟和中國之間得到解決,東盟內部也不能解決主權爭議問題,比如泰國和柬埔寨的柏威夏寺爭端問題。但東盟和中國之間可以在這個問題上形成合作框架,地區機制能維持地區穩定。東盟試着使南海問題各方保持冷靜。中國和越南簽訂的《聯合聲明》是一個好範例,可以供中國和菲律賓參考。菲律賓太情緒化了。中菲不要被民族主義情緒帶來的壓力所左右。否則,可能爆發戰爭。
環球時報:對於中國與柬埔寨及東盟國家的關係,您有什麼建議嗎?
萬納瑞斯:像柬埔寨這樣的國家很小、很窮,我們希望富國、大國能過來和我們說話。如果窮人找富人說話,富人可能不會搭理,這會讓窮人覺得丟臉,這就是亞洲文化。中國的先賢孔子早就告訴人們應怎樣結交朋友。中國需要在亞洲價值和中國人性格基礎上,將文化整合到外交政策中。不要像美國那樣動輒使用武力。美國這樣做使它的實力下降。如果中國避免這樣做,就會重新迎來持續數百年的黃金時代。(赴柬埔寨特派記者暨佩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