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們民族有“好面子”的傳統。每個人一旦看到圈內人擁有了什麼,此時“面子心理”便會作怪,也不管是否確實有這個必要。比如買私家車,以我個人的觀察,我身邊的有車一族,起碼有一半以上是出於這種“面子”的動力,被逼上了梁山。如今並不是油價只漲不跌,用車成本也節節攀升。作爲工薪階層,從我9年多用車的情況來看,當年使用成本並沒有上漲多少,這也和我“與時俱進”的用車思路有關。
只要一個人能夠拋開“面子論”,再合理控制自己的惰性,用車成本在物價瘋漲的時代,不漲反降都是有可能的。我前年4月換車,當時鐵了心準備上滬C號牌。爲了此事,我老婆還說了一句狠話:“車都捨得換,牌照不捨得去拍,說出去也不怕塌臺。拍牌照的錢由我來出。”我沒有衝動,而是解釋道:“上滬C號牌,是爲了強制自己少開車。”以前,有事沒事跑市區,首選自駕車,便有停車、燒油、路堵、勞累等諸多弊病。現在,地鐵交通已經越來越便捷順暢,完全可以改用P+R方式出行,省了一筆不菲的“鐵皮錢”,還不影響生活,何樂而不爲?老婆想想不錯,最終由了我。
這樣一來,用車牌強迫自己改變了開車惰性與出行習慣,用車成本直線下降,完全可以填補油價上漲的壓力。
那年除夕看春晚,馮鞏的一則小品讓我頓生靈感。馮鞏說:“人家開摩托,我騎自行車;人家買小汽車,我買摩托車;當我買汽車了,人家改騎自行車了。”演者無心,看者有意。我開車上下班這麼多年,爲什麼不當真改騎自行車上下班呢?這樣做省汽油錢,又可免費健身鍛鍊,一舉兩得。
春節過後,我立即去超市買了輛自行車,從此做上了騎車上班族,風雨無阻。每天上班有6公里的路程,冬天騎出一身汗,驅寒強身;夏天騎出一身輕,血脈活絡;雨天騎車鍛鍊的是心境,來自職場的壓力被化解在了一路上。更加應景的是,我一頭衝進了低碳環保的潮流,大大降低了用車成本,所以最近油價持續上漲,已突破了8字頭關,我也沒有感到壓力。仔細想來蠻有意思的,也不明白自己爲什麼常常會陰差陽錯,做事喜歡做在前頭。
蔣曉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