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羊記巡城直擊水浸街
統籌/許琛採寫/羊城晚報記者周鬆鄭少玲黃博純何偉傑何晶
13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又讓羊城多個地方變成了“澤國”。記者巡城跑街發現,被戲稱爲“威尼斯分校”的水浸黑點暨大以及崗頂、中山一立交均沒有出現明顯水浸現象,而荔灣區恩洲南橫街、天河立交等地方依然水浸嚴重。
荔灣區恩洲南橫街
新排水井無用要靠水泵抽水
一下大雨,荔灣區恩洲南橫街的街坊們就擔驚受怕。街坊稱,自從荔枝灣涌改造以來,每逢大雨肯定要水浸街。
13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恩洲南橫街,這裏已是一片澤國,水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正用三臺排水泵抽水。記者看到,幾條小巷子的積水都到了行人小腿處,最深的有半米。路邊幾戶人家的房子中已經進了水,街坊不時拿工具往外排水。一家小製衣店裏的水已沒過腳踝,老闆乾脆站在水中工作。
街坊王女士指着巷口的三個排水井告訴記者,爲了解決水浸問題,去年底有關部門在此修了三個排水井,但一點作用都沒有,“上個月下的雨沒這麼大,也都水浸呢”;“三臺排水泵起碼要抽一個晚上,噪音這麼大,今晚別想睡覺了。”
記者隨後來到恩寧路昌華大街等幾條巷子,均沒有發現水浸現象。
海珠區敦和路
醫院藥房被淹部分設備損壞
下午4時許,海珠區敦和路的江南醫院早已汪洋一片。醫院內部和外面的部分區域都被水浸。有些來看病的市民乾脆脫掉鞋子涉水前行,無奈積水過深,甚至到達行人腰部,病人們都不敢輕易進出。
記者瞭解到,當天下午前來就診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很多老人進不來也出不去,只能滯留在醫院內。眼看醫院就在面前,不少市民卻有病看不了,十分着急。“沒想到來看個感冒都大費周章。”市民周伯說,“只好等雨停纔去看病。”
爲了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及時就診,醫院護士紛紛涉水把坐在輪椅車上的老人推進醫院。
醫院內部也受到雨水侵害。醫院工作人員趙先生告訴記者,暴雨期間,醫院的藥房全部浸水了,部分電腦和醫療設備由於浸在雨水裏,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每逢下雨,醫院內總會積水,這次更加誇張。”談及積水的原因,趙先生表示,很可能是市政排污管就鋪設在醫院下面,每逢雨季,總會發現從排污管道往外冒污水。“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向有關部門反映,但未得到解決。”
天河區崗頂
黑點整治顯效威尼斯校遷址
下午4點半左右,記者到達有名的水浸黑點———崗頂。在崗頂BRT天橋附近,記者並未發現積水,現場交通順暢,未受暴雨影響。一名在現場指揮交通的協警告訴記者,近來崗頂一帶水浸街的情況已經明顯改善。
在暨南大學,此次暴雨並沒有造成明顯積水。一名同學說:“暨大今天竟然沒水浸,看來今年的排水改造工程很有效。”不少學子在微博上發圖稱,廣工、華農、華工等學校都出現了水浸,“‘威尼斯分校’遷址了。”
廣州火車站
廣場變成澤國乘客鋪磚涉水
暴雨中,作爲廣州交通樞紐的廣州火車站深受其害。湖北的市民張先生正準備搭火車回老家,但是走到火車站時,眼前一幕讓他大吃一驚。遠遠望去,火車站外整個廣場竟然汪洋一片。雖然水最深的地方只到褲腳位置,但仍讓不少乘客感到非常不便。
“很多乘客都拿着大件行李,讓人怎麼走啊。”張先生告訴記者,候車的乘客們只好躲在地鐵站以及沿路商鋪下,有些趕時間的乘客,找了些磚頭鋪在廣場上,才得以慢慢挪到進站大廳。
雖然工作人員已儘快把廣場積水清理乾淨,但不少乘客仍憂心忡忡:“今年廣州第一場大雨,火車站已經浸成這樣,如果在客流高峯時段碰到這種大雨,後果不堪設想了。”
天河區粵墾路
下水道腸梗塞雨水倒灌小區家住天河區粵墾路金坤小區的湯小姐報料稱,暴雨時,因下水道堵塞,雨水倒灌進小區,瀰漫整個小區的空地。湯小姐描述,“深40公分左右。”記者趕往現場看到,雨水大約位於膝蓋處,男女老少出入家門只能捲起褲腳,提着鞋子光腳蹚進臭水中跋涉而行。
多家住戶向記者反映,由於該小區下水管道排泄不暢,因此逢雨必浸,每逢大雨污水就從市政管道反涌倒灌到小區內。據湯小姐介紹,有一條市政管道從金坤小區內通過,“金坤街的上游是1.4米×1.6米的溝渠,進入金坤街的管徑是1.2米水泥管,金坤下游(電子信息研究所宿舍區)又變成1.0米的管道。這是造成小區‘腸梗塞’的主因。”湯小姐說,此前曾向街道、市水務局、建設局等有關部門反映過,但當時的負責人以“資金不足”爲由拒絕解決。
(報料人湯小姐、趙先生、張先生、廖先生、義先生、劉同學,各獲三等獎100元)
許琛、周鬆、鄭少玲、黃博純、何偉傑、何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