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羊城晚報訊記者張小磊,實習生黃海霞,通訊員伍穎報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4月13日,爲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廣州正果萬安園舉辦遺體、器官捐獻者公祭儀式,共有72位捐獻者集體入園紀念。中國紅十字會祕書長王汝鵬在公祭儀式上透露,今後將會把捐獻人的相關信息公佈在網上,公衆可以直接上網查詢,讓遺體與器官捐獻更加透明化。
廣東捐獻量全國第一
王汝鵬在儀式上表示,自2010年推行15個省區器官捐獻試點以來,全國已有200多人成功參與了器官捐獻,在廣東省72例捐獻者中,59例成功捐獻,其中遺體捐獻51例,器官捐獻34例,角膜捐獻28例,其中不少捐獻者同時捐獻器官與眼角膜,捐獻總數量居全國各省份之首。
王汝鵬表示,目前在中國,每年約有110多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器官供應數量還不到一萬,供求比例不足1%,導致很多病人在等待過程中死亡。“一個公民願意在生命最後捐獻自己的器官,使得其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續,這值得人們去尊重去緬懷。”王汝鵬說。
最年輕捐獻者是90後
部分捐獻者家屬參加了公祭儀式,90後的捐獻者江立權的父母代表發言。“我們不知道怎麼表達,畢竟是剛過去不久,心裏依然難受。我們來自廣西一個低收入家庭,在兒子患病快十年的時間裏,儘管我們的所有已經耗盡,但是我們仍感到欣慰,因爲孩子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在感覺上覺得我們的孩子還活着。”江立權的父親聲音顫抖地說。
在入園紀念的72位(遺體與器官)捐獻者中,江立權年紀最輕,是第57名成功器官捐獻者,在2003年被查出障礙性貧血,於2012年3月31日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後他捐獻了一個肝、兩個腎和眼角膜。如今那些成功接收了他年輕器官的患者,健康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供求比例1%杯水車薪
中國目前還沒有完整的人體器官移植法律法規體系,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參加全國政協年度會議時曾經表示,希望在3-5年的時間內,器官捐獻體系能迅速建成,改變過去主要依靠死囚來獲得移植器官的畸形方式。
王汝鵬表示,中國對器官的需求很大,但是1%的供求比例杯水車薪,遠遠比不上國外捐獻與移植的5:1的比例。在今年全國兩會中已經將《人體捐獻條例》納入修正計劃,爲器官捐獻移植立法,打擊器官移植黑市,規範移植程序,保證患者治療。
王汝鵬在公祭儀式上還透露,今後將會把捐獻人等相關信息公佈在網上,公衆可以直接上網查詢,讓遺體與器官捐獻更加透明化。在今後紅十字會的工作中,還有望成立專項資金,從人道救助上對貧困的捐獻者家庭予以補助。
張小磊、黃海霞、伍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