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股金觀察
羊城晚報訊記者陳道報道:新股發行改革應抓住要害而不要做秀。滬深交易所開展散戶IPO模擬詢價活動,以及未來讓其真正參與新股詢價,冷靜的市場人士認爲這是做秀,對新股發行改革意義不大。4月12日1200名散戶參與龍泉股份詢價,報價從1元到180元不等,就是對這一所謂改革的戲弄。
散戶IPO模擬詢價活動,從擬在上交所上市的翠微股份與擬在深交所上市的龍泉股份試水。來自翠微股份主承銷商中信建投等20家券商的2000名散戶將參與翠微股份的模擬詢價,而所有具備經紀業務的券商均可選取20名中小投資者客戶參與龍泉股份的模擬詢價。兩個交易所還對參與模擬詢價的散戶的資產規模做出規定。由於是模擬階段,散戶的模擬詢價結果不會影響新股的最終定價。
此前證監會關於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擴大詢價對象範圍。除了目前的7類機構外,主承銷商可以自主推薦5-10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配售”。
此輪模擬詢價是爲散戶未來真正參與新股詢價預熱,爲未來真正參與新股詢價做準備,這是市場共識。但是,這樣改革就能定出合理的新股價格?散戶的定價在新股定價中地位或者權重多少?由主承銷商自主推薦5-10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的個人會不會被主承銷商“收買”?
IPO新股發行的“三高”特別是高發行價一直被市場抨擊。但是高發行價並不是因爲沒有散戶參與定價而導致,而是因爲參與詢價的以基金爲主的機構存在利益輸送。按照目前新股發行程序,主承銷商給出詢價區間,參與詢價的機構受各種利益誘惑往往給出詢價區間的上限,網下發行比例只有25%,參與詢價的機構哄擡股價只有好處沒有損失,即使有也很少,而打新散戶受“新股不敗”說法影響,發行價多高都笑納。虧了就自認倒黴沒有絲毫責怪哄擡發行價的詢價機構。形成機構定價散戶買單怪圈。
所以,不斬斷新股詢價的利益輸送鏈條,僅僅把散戶拉進來當“陪襯”或擋箭牌,這樣的所謂新股發行改革是“僞改革”。
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