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趙衛國爲田軍一家展示照片
“來,寶貝兒,看這邊,媽媽再坐近一點,好的,再來一張!”一位年輕的攝影師正在專注地爲一家三口拍攝全家福,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顯然不是專業的攝影棚,這一家三口的幸福的笑容卻被準確而生動地定格在“80後”攝影師趙衛國的單反相機上。
別看趙衛國年輕,入行已經9年了。自己的孩子出生後,趙衛國被孩子的純真的笑臉所打動,從此開始專做兒童攝影。“與拍攝成人不同,孩子們可不會聽你的指揮。我們不但要準備各種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而且要抓住孩子稍縱即逝的可愛表情,每次都要累得滿身是汗。”說起自己的本行,有些內向的趙衛國便打開了話匣子:“雖然很累,但看到孩子發自內心的真實表情很開心,這也正是我喜愛這行的原因。”至今,趙衛國已經拍攝了5000多張笑臉,而這一次“上門服務”與以往不同,不僅分文不收,而且還爲小孩子送來了玩具。照片上的一家三口是家住河東區中山門街道和睦北里社區的雙殘家庭田軍一家。
田軍和丈夫趙軍都是殘疾人,田軍是肢體殘疾,趙軍是聽力殘疾,夫妻倆平時生活的吃喝穿用主要靠低保。雖然生活很清苦,但是樂觀的小兩口卻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桃紅色的沙發、楓葉圖案的磨砂玻璃隔斷把十幾平方米的房間佈置得非常溫馨。2007年11月,兒子趙東楷的出生給小兩口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希望,雖然生活有些拮据,但是他們還是省出了400元錢給寶貝拍了一套百歲照。雖然只有很簡單的幾張照片,對於田軍夫婦來講已經很滿足了。現在這套照片成了家裏牆上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裝飾品。說起爲這件“奢侈”的“衝動消費”田軍有些不好意思:“我們一直希望能把寶寶的成長足跡記錄下來,做個留念,但是這幾年來也只照了這一套。”
“我是從一個客戶那裏知道田姐家情況的,田姐雖然身上有殘疾,但是還堅持在電大上學,成爲了街道殘疾人聯絡員,儘自己所能幫助其他殘疾人。得知她的願望之後,我就決定幫助她實現自己的夢想。”趙衛國說:“她的家庭情況讓人同情,但是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卻讓我十分的敬佩。現在,我們兩家已經成爲了朋友,以後我也要繼續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實現他們的夢想。”此次趙衛國爲田軍一家贈送的是一套價值千元的寶寶寫真套系,包括放大的20寸寶寶照、大小兩本相冊、精美的全家福水晶桌擺和精緻的錢包照。拍攝完成後,田軍夫妻倆說不出的高興:“以前看到別人把自己孩子的照片放在錢包裏非常羨慕,現在我們也要有了,小趙爲我們考慮得太周到了。”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攝影師趙衛國的善舉固然讓人心生敬佩,但是更讓記者感慨的是,田軍一家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面對困難的堅定信念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逐漸走出家門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他們這種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狀態不但吸引了對美麗事物非常敏感的攝影師,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社會的和諧與希望。
記者張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