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胡藝
新聞源
深圳光明高新區一黑作坊屠宰死豬,然後用福爾馬林漂白豬肉,再打着新鮮豬肉的招牌銷售。記者近日暗訪發現,這個窩點日產死豬肉約上萬斤,大多流向深圳公明、鬆崗等地。
(詳見本報今日A34版)
從蘇丹紅、三聚氰胺到毒大米,從地溝油、農藥火腿到石蠟火鍋底料,從毒豇豆到病死豬肉。一段時間以來,食品安全事件不斷被曝光,我們的腸胃儼然成了食品化工廠。
雖說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監管部門,越來越重視與市民切實利益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並加大了監管力度,但是,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大量死豬肉流入市場,監管部門姍姍來遲,食品安全監管現狀令人堪憂。事實上,如果執法部門辦法多一點,監管更到位一些,病死豬肉進市場這類不法行爲也不會在該區域長期存在。
筆者認爲,相關部門必須密切配合、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唯有從源頭上下工夫,從制度上強化、落實,前置食品安全監管關口,把食品安全監管常態化、制度化,才能堵住問題食品監管漏洞,化解食品安全危機,爲市民營造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具體說來,面對大量病死豬肉流入市場等食品安全問題,政府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與責任擔當。相關部門既要給市民普及食品安全常識,教會市民辨別病死豬肉等問題食品的方法;又要主動出擊,勤於到市場一線查處無良商販,認真受理並重獎市民舉報,動員千千萬萬市民監督食品安全。通過執法與羣衆監督的雙重力量,讓問題食品無處藏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