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手持“農工商紅利卡”去超市購物,卻被告知卡已被他人掛失,卡內的590元餘額也被轉移完畢。這是讀者施女士最近遇到的蹊蹺事。昨天,她致電本報講述困惑:“這張卡是朋友送的,也從沒有遺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開卡人“遠程操作”
施女士說,朋友贈送了她一張農工商紅利卡,用完卡內金額後,她又充值了1000元,並轉送給自己的老母親使用。4月8日,施女士的母親消費後,卡內餘額還有590元。然而前天,施女士的母親到楊柳青路上的農工商超市再次刷卡消費時,卻被告知這張卡已經失效。原來,這張卡在幾天前被他人掛失,卡內的590元餘額也被全部轉出。“卡在我母親手裏,沒有外借,也沒有遺失,別人怎麼能掛失呢?”帶着這個疑問,施女士撥打了農工商紅利卡熱線,工作人員解釋,卡被一名姓張的用戶掛失,此人爲開卡人。“他們說由於我不瞭解卡片使用章程才導致損失,因此他們不予處理。”施女士說,她並不認識開卡人,這張卡可能多次易主纔到了她的手中。
規則或被人利用
“刷卡購物和充值都不需要密碼,且開卡人可以掛失和轉移資金,這樣一來,不去細究使用章程的用戶很容易蒙受損失。”施女士提出一個假設:如果有人爲卡片充值後再轉賣,隨後以開卡人身份掛失,轉走卡內資金,就能從中獲利了。
施女士提出的假設,並非不存在。昨天下午,記者致電紅利卡熱線,工作人員坦言:“如果施女士使用的是‘二手卡’,的確可能出現卡被掛失和轉移資金的情況。”工作人員表示,紅利卡已實名制,開卡人憑身份證件到最初開卡的門店可辦理掛失;如果要辦理紅利卡更名、過戶的話,則需要開卡人及現持卡人帶好有效證件到任意一家門店辦理,同時收取相應的工本費。
有折扣也有風險
近年來,各大超市、賣場相繼推出購物卡、消費卡等,除了直接向商場、超市購買,還衍生出許多轉讓方式,如網購、向“黃牛”購買等。通過這些途徑購買往往有折扣,更受消費者歡迎,成爲贈送親朋好友、客戶等的熱門選擇。然而,買“二手卡”的風險也隨之而來。
在此,本報提醒消費者,最好通過商場等正規途徑購買購物卡。如果從別人手上購卡,要知道對方真實身份,並及時驗卡轉戶。餘額爲零時,建議到商場由商場回收購物卡。
本報記者左妍實習生李光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