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度19日上午“成功”試射一枚“烈火—5”型彈道導彈,射程5000公里,可以攜帶核彈頭。“烈火—5”打擊範圍覆蓋整個亞洲、半個歐洲以及印度洋的大半地區。印度彈道導彈第一次具備這麼遠的打擊能力。
射程最遠速度最快
導彈當地時間8時7分(北京時間10時37分)從東部海岸惠勒島升空
政府隨後宣佈試射成功,印方官員和研究人員以“完美”評述試射。研製機構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主任維賈伊·薩拉斯瓦特告訴印度媒體記者,導彈升空高度600公里,按原定計劃實現有效載荷,“以完美方式擊中印度洋一處目標”。
按照印度媒體報道,“烈火—5”型長大約17米,射程5000公里,可以攜帶一噸重的核彈頭。導彈使用固體燃料,採用三級推進技術,基本應用印度自主技術,可以藉助公路和鐵路運輸,是印度目前射程最遠、飛行速度最快的導彈。
印度原定18日晚間試射,當時雷電交加,出於安全考慮推遲。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設定3天試射窗口期,從18日至20日。
有望2014年服役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發言人拉維·古普塔試射前說,成功發射“烈火5”意味着“印度戰略能力的巨大突破”。她告訴美聯社記者,印度導彈系統“不會對其他方面構成威脅……純粹以威懾(能力)和滿足安全需求爲目的”。
“烈火—5”據稱成本爲250億盧比(約合4.86億美元)。印度2012至2013財政年度軍費開支大約400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7.8%。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上月發佈統計報告,顯示印度2007年至2011年成爲全球最大武器買家。
印度戰略專家拉賈·莫漢表示,導彈爲印度提供了核遏制能力。印度官員預測,“烈火—5”還需作4至5次試射,有望2014年或2015年服役。
射程可增至8000公里
軍事分析師對這次試射預示怎樣的印度導彈研製前景觀點不一。薩拉斯瓦特說,試射成功表明印度有能力研究和製造“遠程彈道導彈”,其研發80%採用自主技術。印度空軍實力研究中心退役空軍軍官卡皮爾·卡科說:“關鍵一點在於這一型號導彈的射程可以增加至8000公里。”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軍事學者哈什·潘特說,這次試射有助印度“增強信心”,而“涉及推進至洲際彈道導彈領域,還面臨更多問題”。一些分析師談及印度軍方緩慢的行政程序和腐敗醜聞。印度分析師拉胡爾·貝迪說,印度還需爲“烈火—5”作不少努力,包括更多測試、確定戰略和完成製造項目等。新華任民
外交部發言人劉爲民19日表示,中方注意到了印度試射烈火-5型中程彈道導彈的報道。中印兩國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
劉爲民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印同爲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兩國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雙方應珍惜兩國關係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堅持中印友好,深化戰略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爲維護本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在被問及本月22日至27日在中國青島附近黃海海域舉行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是否是爲應對印度試射導彈時,劉爲民表示,此次中俄海上聯合軍演是中俄雙方早已商定好的,旨在深化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這與印度試射導彈沒有關係。
挑戰美戰略優勢印美關係或降溫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杜文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度此次導彈技術的提升,威脅到美方歐洲地區的盟友和其在亞洲的軍事基地,是對美戰略優勢的挑戰,也是對美軍事戰略東移的遏制。
雖然印度對外宣稱射程爲5000公里,但外界質疑其射程很可能達到8000公里。杜文龍表示,5000公里只是“政治射程”而非“技術射程”,是印度爲了降低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對其疑慮和猜測的一種政治策略。
杜文龍在採訪中表示,印度此次導彈技術的提升,威脅到美方歐洲地區的盟友和其在亞洲的軍事基地,是對美戰略優勢的挑戰,也是對美軍事戰略東移的遏制。此舉已經引發美方關注,而欲蓋彌彰的態度也使得美方指責其軍事不透明。
“與美國戰略利益迎頭相撞的話,很有可能成爲它下一個封鎖的對象,印度將得不償失。‘烈火5’試射一旦成功,將會成爲印度與美國軍事合作關係降溫的起點。”杜文龍說。
杜文龍同時指出,從‘烈火3’、‘烈火4’開始,印度就把中國主要部分列入打擊範圍。中國積極防禦的核策略一直很清晰。而反觀印度,沒有承諾不使用核武器,核策略一直具有較大的模糊性。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洲際導彈裝備,它的使用用途和使用目標到底是什麼?這對於任何國家都是一種威懾,而對於近鄰中國則是“更大的威脅”。 (任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