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深化粵港澳緊密合作具備良好基礎
2008年以來,廣東堅持思想解放,緊密攜手港澳,推動粵港澳合作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奠定粵港澳區域發展定位。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確立區域合作政策架構。CEPA及先行先試政策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重大跨境基建項目規劃建設促進區域要素便捷流通。前海、南沙、橫琴努力打造成爲粵港澳合作發展新平臺。粵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建設不斷完善。
當前,粵港澳合作已進入新階段。一是在經濟合作向縱深拓展的同時,社會民生領域合作的內容日益豐富,逐漸成爲合作發展的新亮點。二是在合作領域全面鋪開的同時,重點合作區域及項目的引領作用日漸明顯,逐漸成爲合作發展的新引擎。三是在招商引資深挖潛力的同時,廣東學習借鑑港澳“軟環境”建設日趨重要,逐漸成爲合作發展的新動力。
二、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正發生深刻變化,粵港澳三地經濟社會也不斷髮展,粵港澳合作面臨新形勢和新要求。首先,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粵港澳外向型經濟合作模式受到影響;而隨着中國發展和世界經濟重心東移,粵港澳區域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新的發展機遇應運而生。其次,國家經濟社會加快轉型,深化改革更加迫切,粵港澳合作要在新一輪改革中保持先發優勢;同時,也要發揮港澳對接全球經濟優勢,積極配合國家“走出去”戰略。第三,廣東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對港澳服務業等優勢充滿新期待,區域合作空間廣闊;同時,隨着三地經濟發展水平拉近,社會民生領域合作也要有新思維和新模式。
三、深化粵港澳緊密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是確立粵港澳合作發展目標。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羣”的目標,爭取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和支持,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初步構建大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羣格局。
二是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發揮廣東的先進製造業、香港的現代服務業、澳門的休閒旅遊產業等互補優勢,爲粵港澳區域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促進社會民生領域合作。強化“共建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目標,推進教育培訓、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文化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合作,解決社會民生問題。
四是推動區域要素流動便利。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廣深港客運專線等跨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研究人員便利來往管理模式,爭取放寬廣東居民赴港澳政策。
五是發揮重點區域示範帶動作用。明確前海、南沙、橫琴的發展定位和分工,帶動中山翠亨新區、東莞長安新區等資源,形成珠江口灣區聯動發展新格局。
六是完善粵港澳合作工作機制。強化省港澳辦統籌協調、歸口管理全省港澳工作的職能;出臺實施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督查考覈辦法,加強工作督查落實。
(調研組成員:陳繼興、招玉芳、蔡東士、李汝求、陳國興、鍾世堅、徐建華、譚君鐵;召集人:徐建華、譚君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