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全世界最頂級的絲綢誕生在浙江。早在一個多世紀前,杭嘉湖地區的絲綢熱銷海外,歐洲的貴族都以擁有一件由杭嘉湖絲綢製作的華服爲榮,你們的家鄉很了不起。”
昨天上午,志願者呂祖善在省博物館武林館區爲湖州練市中學的學生講“史前時期的浙江”,來之前做足功課的他,沒有按浙博提供的講解稿照本宣科,一個個形象生動有趣的比喻,輕鬆恢諧幽默的講解,引來笑聲陣陣。
昨天上午9點30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祖善來到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徑直走進一樓的越地長歌展廳。他一邊與學生們打招呼,一邊穿上志願者的紅背心,伴隨着背景音樂,他在展廳門口開講。
聽到學生從湖州來,呂祖善選擇從絲綢下手,“太湖流域是典型的水鄉澤國,杭嘉湖平原又是太湖流域內地勢最爲低窪、排水最爲困難者,這種地理環境並不利於植桑養蠶。但是品質最好的絲綢品牌‘湖絲’,以及南潯‘輯裏絲’,都孕育於此。”呂祖善說,這背後的奧祕跟地理與浙江人的聰明、勤奮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
湖州絲綢的故事,顯然激發了學生們的“聽課”慾望。
有人問:“良渚時期人們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其實木屋,小舟,以及交織在霧氣中的閒散生活,這樣的詩畫意境,不只存在於今天的西塘、烏鎮。”呂祖善形象的比喻引來笑聲不斷,剛纔還有點生疏的學生,開始往前涌,把呂祖善包圍在中間。
又有學生問:“我們人類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區別在哪裏?”
呂祖善答:“其實很簡單,就是可以在石器上燒烤東西吃熟食了,也就像我們眼下的鐵板燒。”
“講得一點也不呆板,很生動就像聽故事。”高二一班學生戴玉芳一邊記筆記,一邊還不忘拍照片。
“國外官員退休後當志願者或義工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我轉崗到全國人大以後,就在考慮一個問題,現在我有更多的時間、也有精力,怎麼爲宣傳浙江、服務浙江,做些有益的事。我決定從浙江的歷史和文化入手,選擇了浙江博物館當一名志願者,我向博物館要了點資料,回去又準備了一個多月,才正式上崗的”,呂祖善告訴記者,以後每個月他還要來這裏,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爲宣傳浙江的歷史文化做一點事,也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志願者的行列,同時也帶動更多的人深入瞭解浙江的歷史文化和浙江精神,把浙江建設得更加美好。
本報記者南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