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次回家,看到村裏到處乾乾淨淨,地面上連個菸蒂都看不到,衛生情況比很多城裏還要好!”今年年初,的士司機劉師傅從廣州回攸縣羅家坪村老家過年,連呼“變了個樣”。近幾年,攸縣接連榮獲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等榮譽稱號,這要歸功於近年株洲推行的“城鄉環境同治”。所謂“城鄉環境同治”,就是將環境衛生治理全面覆蓋並延伸至鄉村,先縣城、後鎮區、再鄉村,逐年梯次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形成“城鄉共建、城鄉互動、城鄉同治”的格局。攸縣“城鄉環境同治”模式引起中央和省委領導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攸縣城鄉同治的經驗值得重視”。在今年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上,省長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在全省大力推廣城鄉環境同治。推行城鄉環境同治,加大美化淨化步伐,既是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更是廣大城鄉居民的迫切需求。那麼,我省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實施城鄉環境同治這一清潔工程呢?
城鄉環境同治要給廣大幹部羣衆一把“標準尺”
“無規矩不成方圓”。日前發佈的《湖南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考覈評估方案》,爲城鄉環境同治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標準,交給了廣大幹部羣衆一把“標準尺”。各地城鄉環境同治該幹什麼,幹到什麼程度,拿這把“標準尺”一量,一目瞭然。
總體來看,考覈方案把重點“窗口”建設與消滅衛生死角結合起來,把注重末端治理與加強源頭控制結合起來,把強調環境“面子”清潔與倒逼制度“裏子”建設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城鄉環境治理同樣重要,城鄉環境治理在標準方面要劃上“等高線”。
要把城鎮當作自家客廳一樣來裝扮、來呵護。城鎮衛生考覈要求歸結起來就是“五個基本看不見”:即城鄉可視範圍基本看不見垃圾,主幹道基本看不見車輛亂停亂放,馬路市場、街面基本看不見私搭亂建廠棚,門面商店基本看不見佔道經營,戶外基本看不見無序張貼的“牛皮癬”。
要把村莊當作公園一樣來規劃、來建設。農村衛生環境考覈要求歸結起來就是“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要求路邊田邊無垃圾、糞便、臭水溝渠、塘窪,垃圾入池集中收集、密閉管理,“清潔水源”要求轄區範圍內溪河、水庫、水渠、水塘無垃圾污物漂浮,水邊岸邊無傾倒丟棄垃圾。“清潔家園”要求農戶居室廚房整潔,飲水衛生,室內外有垃圾桶(箱),無亂潑亂倒現象,房前屋後無垃圾雜物,柴草、生產生活用具擺放整齊,人畜分離,家禽牲畜圈養等。
城鄉環境同治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過去幾十年,由於客觀形勢和國情,國家將建設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村的發展相對緩慢得多,部分地方甚至出現停滯和倒退現象。因此,城鄉環境同治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爲環保工作的重點,表明了中央對農村環境整治的態度與決心。
城鄉環境同治的“同”,就是在農村環境整治領域,用城市的理念來引導農村,用城市的資源來支援農村,用城市標準來要求農村,用城市的經驗來管理農村,最終讓農村跟城市同樣整潔、衛生、井然有序。
針對農村衛生習慣改變難、垃圾處理難、經費保障難等突出問題,在農村環境整治中,我省將在全省範圍內推廣攸縣“四分模式”,打一場消滅生活垃圾的“人民戰爭”。即:分區包乾,把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任務,按照“三包”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分散處理,垃圾處理實行分類收集、分類減量、分類處理;分級投入,按照“財政下撥、部門支持、鄉鎮配套、村(居)組自籌”的原則,形成資金分級投入模式;分期考覈,強化激勵措施,實行月抽查、季考覈。
我省將全面加強農村環境硬件設施建設,如,加快養殖業糞污排泄整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等。另外,我省還將重點培育10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以點帶面,發揮“排頭兵”的示範效應,推動全省城鄉環境同治快速全面鋪開。
城鄉環境同治貴在堅持,要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
城鄉環境同治貴在堅持,難在堅持。要避免“雨過地皮溼”、搞運動“一陣風”的現象,關鍵是要在“動員、投入、監督”三大長效機制上下功夫。
一是動員機制。堅持全民動員,宣傳羣衆、發動羣衆、組織羣衆、依靠羣衆,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政府倡導發動與羣衆主動參與相結合,實現由政府自上而下向羣衆自發自覺的轉變。
二是投入機制。着眼於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地方政府加強資金配套,財政“拿大頭”,積極推動城鄉居民投資投工投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城鄉環保,推行“以獎代補”、“以獎促治”,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羣衆開展城鄉環境同治的積極性。
三是監督機制。我省專門制定了省級和市州雙重考覈機制,確保城鄉環境同治效果。上半年,各市州根據考覈評估方案,評出本市州城鄉環境衛生“十佳鄉鎮”和“十差鄉鎮”。下半年,省愛衛會根據各市州考覈結果,評出全省城鄉環境衛生“十佳縣市”和“十差縣市”,對工作不力的“十差縣市”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
城鄉環境同治,這是美的呼喚和喜悅,必將化作拂過湖湘大地的縷縷春風,使三湘四水的地更淨、水更清、天更藍,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供稿:省委宣傳部撰稿:株洲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