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縣委書記擔負着領導縣域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歷史責任。縣委書記的執政能力如何,直接關係到一個縣的繁榮與發展。在深化改革、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下,縣委書記要履行職責,不辱使命,務必要着力提高“六種能力”。
着力提高駕馭全局能力
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縣委書記既要有眼前的打算,更要有長遠的謀略;既要吃透中央精神和上級指示,又要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瞭然於胸。
近年來,南雄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從大局出發想問題、謀思路、作決策。在發展理念上,以爲珠三角提供“生態屏障”這個大局爲重,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項目建設上,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在工作重點上,既強調經濟建設,又突出民生建設。2011年,全市經濟增長速度達15.8%,森林覆蓋率達到63.43%,市財政用於民生項目的支出達8.47億元,佔一般預算支出的67.2%。
着力提高科學決策能力
當好縣委書記,把握髮展機遇、制定正確的發展思路和作出科學的決策是關鍵。既要擁有豐富的社會和經濟管理知識,又要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機遇和挑戰之間的關係,更要科學謀劃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南雄準確把握國家、廣東的宏觀政策,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確研判產業轉移集聚發展的趨勢,同時看到了山區幹部羣衆想要發展的強烈願望,最終作出了走“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決策。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調動全市一切力量投入到承接產業轉移的熱潮中,促進了工業經濟大步發展,一舉扭轉了南雄工業經濟落後的被動局面,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得到優化。2011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59.58億元,同比增長37.5%。
着力提高開拓創新能力
當前,在欠發達地區,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受條條框框約束多,不敢突破思想禁錮。要加快發展,必須要有敢破敢立的責任意識。
南雄這個地處廣東北部欠發達山區的邊陲小縣,通過轉變思維,將其定位爲連接珠三角與長三角的橋頭堡和珠三角企業打開內銷市場的最佳據點,把遠離珠三角的區位劣勢轉化爲連接長三角的區位優勢。珠三角企業紛紛轉移到南雄發展,加快了南雄工業化進程。在用人機制創新方面,南雄敢於打破常規,積極探索幹部交流新機制,出臺並實施《老實人選拔任用辦法》,有效激發全體幹部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活力。
着力提高團結協調能力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凸顯時期,縣委書記必須帶頭堅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資金使用等方面堅持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努力做到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不搞“家長制”、“一言堂”。
之所以南雄能夠探索出適合山區科學發展的新路子,關鍵在於“班長”堅持做民主決策的表率、團結奮進的表率、主動擔責的表率,在於班子內部和班子成員之間,堅持和諧共事、集體研究,達成了“不爭論、不議論、不消極”的共識。
着力提高學以致用能力
縣委書記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並且要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領導能力。
近年來,南雄的學風很好,關鍵是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能夠帶頭學習、帶頭運用,做到“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爲提高精細化工專業知識和辦園經驗,先後組織市四套班子領導到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學習精細化工專業知識,去廣州、肇慶、清遠、河源等地學習辦園區的經驗,並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工作中。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創辦了一個5000多畝的精細化工產業轉移園,入駐園區的企業達99家,試投產企業45家,被廣東省政府認定爲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
着力提高應變處置能力
我國正處於改革攻堅時期,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縣委書記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提高應變處置能力。
南雄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創新機制,制定完善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了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民兵應急分隊,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堅持開展領導幹部“四訪”活動,建立完善市、鎮、村三級綜治維穩平臺。通過努力,這幾年較大規模的羣體事件都能及時化解和控制在當地,沒有發生進京集體訪和到省集體訪的事件,有效維護了南雄發展大局。
作者系中共南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許志新